多囊卵巢综合征,我相信现在大家都不陌生了。英文简称PCOS。它是一种复杂的妇科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以月经稀发/闭经及高雄激素为主要特征。
多囊在育龄期女性中发病率5-10%,是女性不孕症的重要原因,50-60%的患者还伴有胰岛素抵抗、肥胖。多囊的影响并不会因为生育的完成而终止,其影响会伴随女性的一生。由于稀发排卵,代谢、内分泌紊乱,可引起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等妊娠期并发症,远期可导致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增加,甚至带来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第1步:正确认识多囊卵巢综合征
建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正确认识,是患者能长期配合治疗管理的基础,PCOS是内分泌紊乱+代谢异常的综合征。
如果出现月经不规律,临床高雄激素(多毛、痤疮)、卵巢多囊样改变,排除其它的病因,就可以确定这是跟多囊杠上了!
更让人头痛的是病因复杂不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交互,不可治愈,会出现如月经不规律、肥胖及面部背部痤疮、多毛、男性型脱发等高雄表现。
引起不孕、睡眠呼吸暂停、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脂血症、非酒精性脂肪肝、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癌、抑郁等等疾病,持续影响着女性的一生。
但并不是说我们就拿这一切束手无策,只要规范诊治,多囊卵巢综合征可控制可生育,也不会影响生活质量。
多囊卵巢综合征病理生理的关键在于高雄激素和胰岛素抵抗,这些都对生育产生很多不良影响:
孕前会出现卵泡发育不良、卵子质量下降、排卵障碍,异常子宫出血,内膜的异常改变;孕期会因高*体生成素、高雄激素、高胰岛素血症、肥胖、泌乳素轻度升高,导致*体功能不全和绒毛间隙血栓形成等,增加自然流产的风险;同时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增高,如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先兆子痫、早产、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等。因此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抱娃之路走得并不容易,需要有充分准备的怀孕。第2步:找出问题,积极预处理上述提到的风险与问题决定着我们必须在孕前进行规范的预处理,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除了症状体征外,我们还需要进行检查来确定处理方案。-1-检查的项目包括:BMI、生化常规检查、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释放试验、性激素检查,性激素结合球蛋白,甲状腺功能,B超等。-2-具体的对症处理主要包括:生活方式的干预:这个处理方式作为第一处方贯穿始终。肥胖型PCOS需要减重,非肥胖型PCOS需要增肌,饮食需要营养均衡;适当有氧运动,每周至少5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重在坚持,循序渐进;戒烟限酒;避免熬夜。
调整月经周期:我们需要个体化的运用单孕激素、雌孕激素序贯或短效口服避孕药调整月经周期,种子必先调经,也有利于内膜孕前准备。
针对胰岛素抵抗:我们需要选择二甲双胍等胰岛素增敏剂,降低胰岛素,从而降低循环中的雄激素,防止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利于排卵功能的建立与恢复。
针对高雄激素血症:我们可以选择短效口服避孕药疗法(coc)降低循环中的雄激素,改善卵泡内环境,也利于排卵功能的恢复。
第3步:选择个体化促排卵方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助孕前预处理完成后我们可以进行个体化的促排卵治疗。目前我们选择的促排卵药物有来曲唑、克罗米芬、低剂量Gn。-1-来曲唑来曲唑(促排卵一线治疗)是第三代高选择性芳香化酶抑制剂,可抑制芳香化酶活性,阻断雄激素向雌激素转化,解除雌激素对下丘脑-垂体的负反馈,使内源性促性腺激素增加,刺激卵泡生长发育。来曲唑半衰期短,对子宫内膜无抑制作用,具体可从月经第3-5天起2.5mg/日×5天,卵泡无发育可加至5mg/日或配合低剂量Gn使用。-2-克罗米芬克罗米芬(CC)通过与雌激素受体结合,解除雌激素对下丘脑-垂体的反馈作用,使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促使卵泡生长发育,但其拮抗雌激素作用可抑制子宫内膜生长及宫颈黏液分泌,影响受孕几率。具体可从月经第3-5天开始用药,50mg/d,共5d;若无排卵则下一周期递增50mg/d,直至用量达mg/d。-3-低剂量促性腺激素低剂量促性腺激素(促排卵二线治疗),当一线药物促排卵效果不佳,我们可以选择二线方案,目前多推荐采用小剂量递增方案:即从月经3-5d起始,Gn起始剂量为37.5-75U/d,如卵泡增长明显则维持原量;若卵泡生长缓慢则每3d递增37.5U或每d增加75U,最大剂量不超过U/d,至优势卵泡形成后注射HCGU;如卵泡多,有OHSS倾向,则注射HCGU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0.1-0.2mg,如果出现≥3个17mm以上的卵泡形成时禁用HCG诱发排卵,可取消该周期或改行其他助孕方式。无论是哪种促排卵方式,都需要用药过程中密切监测卵泡发育情况,尽量减低卵巢过度刺激,卵巢扭转,多胎妊娠等风险。第4步:妊娠早期勿忘*体支持PCOS患者自然妊娠或促排卵治后妊娠者,容易出现*体功能不足。所以从排卵后开始给予地屈孕酮或*体酮胶囊给予*体支持,直到排卵后35d左右,B超见胚芽胎心搏动后可逐步根据情况停用孕激素,可以有效降低流产率。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妇科内分泌最常见的疾病,其引起的不孕不育问题又最困扰育龄期女性,但我们也有章可循,一步步正规诊治,必会收获健康,孕育出健康可爱的宝宝!多囊卵巢综合症,会遗传影响到下一代的健康吗?01
多囊究竟会不会遗传多囊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在多囊女性的直系亲属中其母亲和姐妹的多囊患病率远高于一般人群的发病率。但目前对多囊的遗传方式仍有争议,主要原因是研究多囊家系有一定的难度。目前,医学还不能断定多囊是否跟遗传有着直接关系。
02
遗传因素对多囊的影响目前研究发现,多囊卵巢综合症有种族的倾向性、家族聚集性和孪生相似性。不过虽然家族发病率高于人群发病率,但其发病都以一定的环境条件为诱因。遗传因素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各异,通常是若干基因微效作用的累加效应。此外,环境因素、肥胖、高胰岛素血症、肾上腺功能异常、长期精神紧张、药物及疾病影响都有可能导致多囊卵巢综合症的发生。
03
为什么无法确定多囊是否与遗传有关第一,多囊女性青春期前和绝经后临床表现不明显,主要影响的是育龄女性,从而造成跨代家系研究的困难;
第二,确定多囊患者的男性亲属表型尚有分歧;
第三,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和缺乏普遍接受的诊断标准以及种族的差异性等;
第四,家系研究需要较多的家庭样本量方能开展,而就诊多囊患者多患有不孕症,这就使得研究很难有进展。
结合多囊所呈现的临床表型的高度异质性,不能用单一的遗传方式来解释多囊的发生,目前多数学者同意多囊的发病是多个关键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04
应对多囊卵巢综合症,预防真的很重要!其实,这种涉及内分泌系统的慢性病是可以预防的。临床证明,患有多囊的妈妈遗传给孩子的概率在3%—5%之间,如果在备孕和孕期足够注意的话,是可以避免的。别忘了,引起多囊病症的还有很多非遗传因素。
因此,对于多囊合并不孕的女性,不要急于求成。在开始助孕治疗前,需要经过3-6个月甚至长达1年的孕前干预,积极改变内分泌和代谢环境,降低多囊表观遗传的概率,正所谓的“磨刀不误砍柴工”。
多囊的治疗,需重视综合干预及长期管理,不仅要帮助患者成功怀孕,还需要持之以恒的管理,以期减少患者本身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等孕期并发症及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及子宫内膜癌等远期并发症,还要减少遗传给下一代甚至下三代的机会,避免后代女性再走上同一条与“多囊”抗争的路。
多囊能不能吃主食?有一部分人就是因为瞎减肥,节食,不吃饭,只吃菜,结果内分泌就紊乱了,以前很规律的姨妈也没了。
还有人特别推崇生酮减肥法,确实减重很快,如果有很严重的超重问题,是可以采取生酮饮食的,但前提是有专人监督,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之下进行,而且要经常监测身体的状况。
生酮饮食是有一定的风险的,并不适合所有人。之前我也写过,还受到了一些质疑,如果你想尝试,没问题,但我绝不推荐。都说多囊适合生酮饮食,但我不推荐!
生酮饮食短期是瘦的非常快,但是,不可能一直这样下去,意志力总有消耗完的一天,而且身体也撑不住。
一旦开始正常吃饭了,前期压制的食欲就让人报复性地吃东西,这个时候想再克制自己少吃,比之前绝食还难。
尤其是不吃主食,几天可以忍耐,几周控制一下也可以,但是再过一段时间,情绪就很容易失控。
女生情绪失控的后果有多可怕呀,早晚逃不开暴饮暴食的。
于是就陷入一个瘦胖更胖瘦更胖反复循环的过程,最后折腾完好几回,发现比最开始减肥的时候还胖了。
别被网上一些减肥经验骗啦,她们只写了怎么快速瘦下来,没写如何保证不胖回去。
不吃主食,还有一个问题,减掉的体重可能很大一部分是水,而并不都是脂肪。
因为碳水摄入不足的情况下,身体里面的糖原储量会降低,而糖原有一个特点,就是它总是储存3-4倍的水分。
糖原降低了,身体就会丢失很多水分,体重自然下降很快。
而且再问自己一句,可以一辈子不吃主食吗?如果不能,一旦恢复了正常的饮食,开始吃主食了,那之前的克制和努力,就白费了。
今天说的主食其实严格来说是碳水化合物,主食不是只有米饭、面条那些,如果吃了玉米,红薯,或者土豆、藕这种碳水含量很高的蔬菜,也是可以归类到主食里面的~
所以很多人其实一直把低升糖饮食和低碳饮食搞混了,低升糖饮食,是适合多囊的,而且可以长期坚持,一辈子都没有问题的,是营养均衡而且健康的。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