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该如何治疗?
什么是缺铁性贫血
贫血是人体血液红细胞不能满足生理功能需求而产生的一类疾病。贫血会影响疾病治疗的预后,增加妇女、儿童的死亡率及患病率,影响儿童的认知发育,造成劳动能力下降等不良后果。贫血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营养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其中营养性贫血较为普遍。营养性贫血是指由于营养不良,导致参与血红蛋白和血红细胞形成的营养素包括铁、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B6、维生素A、维生素C、蛋白质及铜等营养素不足而产生的贫血,其中又以铁缺乏引起的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cyanemia,IDA)最为常见。铁缺乏造成体内贮存铁耗竭,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进而影响红细胞生成所引起的贫血。
缺铁性贫血的筛查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是贫血筛查的常用指标。我国于年颁布了人群贫血筛查的标准,想要知道自己有没有贫血,可以拿着血常规的结果对着下面的表格看一看哟。
而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cyanemia,IDA)是贫血中的一类,当血红蛋白低于正常人群下限(如上表1),且外周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改变时,即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均降低(如下表2),则高度怀疑是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治疗缺铁性贫血除了积极查找病因,对因治疗外,通常的治疗手段是补充铁。除非是急性或贫血症状严重影响生理机能时,否则不应该通过输血来治疗。
口服铁剂
确定缺铁性贫血后,首选口服铁剂治疗,常用的口服补铁制剂有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以及乳化铁剂。建议孕妇及成人补充元素铁-mg/d,5岁以下儿童补充元素铁3-6mg/(kg?d)治疗2-4周后应复查血红蛋白以评估疗效,如血红蛋白浓度增加10g/L或以上,则铁剂治疗有效,继续治疗至血红蛋白浓度恢复正常后,继续口服治疗1-2月。另外,服用铁剂的同时口服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提升治疗效果。
静脉铁剂
口服不耐受或治疗效果不佳时,可以静脉注射铁剂。静脉铁剂常见的有:蔗糖铁、羧基麦芽糖铁、葡萄糖醛酸铁、低分子右旋糖酐铁、纳米氧化铁和异麦芽糖铁。静脉注射铁剂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注射部位疼痛,还可有头痛、头晕等症状,偶有致命性过敏反应。目前认为蔗糖铁最安全,右旋糖酐铁可能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注射铁剂的禁忌证包括注射铁过敏史、妊娠早期、急慢性感染和慢性肝病。
膳食补铁
食物中的铁有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其中血红素铁来源于红肉等动物性食物,其吸收率可达15%~35%。植物性食物中的铁为非血红素铁,其吸收率低,通常在10%以下。柑橘、绿叶蔬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可以促进非血红素铁的吸收。膳食铁的吸收易受到植酸、草酸、茶多酚、单宁等具有络合和螯合能力的铁吸收抑制剂的影响。因此,对于一般人群应通过改善膳食组成、改进食物加工方法等,增加膳食铁的摄入量,同时去除抑制膳食铁吸收的成分,从而改善铁的吸收率。
END参考文献:
1.中国营养学会“缺铁性贫血营养防治专家共识”工作组.缺铁性贫血营养防治专家共识.营养学报,,41(5):-.
2.WS/T-人群铁缺乏筛查方法
3.WS/T-人群贫血筛查方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