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多囊卵巢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认识多囊卵巢综合征,祝你好孕连连
TUhjnbcbe - 2021/7/30 6:10:00
多囊卵巢综合征,一提起这个词,姐妹们就无法抑制的心痛。太难了,真的太难了!

青春期:肥胖、痤疮、多毛、月经不调;

育龄期:不孕;

远期:还会引发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子宫内膜癌。

真的是样样糟心!一、多囊也太难了,呜呜~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系统疾病。建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正确认识,是患者能长期配合治疗管理的基础,PCOS是内分泌紊乱+代谢异常的综合征。如果出现月经不规律,临床高雄激素(多毛、痤疮)、卵巢多囊样改变,排除其它的病因,就可以确定这是跟多囊杠上了!

更让人头痛的是病因复杂不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交互,不可治愈,会出现如月经不规律、肥胖及面部背部痤疮、多毛、男性型脱发等高雄表现。

引起不孕、睡眠呼吸暂停、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脂血症、非酒精性脂肪肝、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癌、抑郁等等疾病,持续影响着女性的一生。

但并不是说我们就拿这一切束手无策,只要规范诊治,多囊卵巢综合征可控制可生育,也不会影响生活质量。

多囊卵巢综合征病理生理的关键在于高雄激素和胰岛素抵抗,这些都对生育产生很多不良影响:

孕前会出现卵泡发育不良、卵子质量下降、排卵障碍,异常子宫出血,内膜的异常改变;孕期会因高*体生成素、高雄激素、高胰岛素血症、肥胖、泌乳素轻度升高,导致*体功能不全和绒毛间隙血栓形成等,增加自然流产的风险;同时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增高,如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先兆子痫、早产、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等。因此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抱娃之路走得并不容易,需要有充分准备的怀孕。

诊断除了月经稀发或闭经或不规则出血和生化高雄激素表现外,还有BMI、生化常规检查、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释放试验、性激素检查,性激素结合球蛋白,甲状腺功能,B超等。

同时还需要排除其他排卵障碍的疾病及其他高雄激素疾病才能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

但是没有一个是因为肥胖就下了多囊的诊断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PCOS患者中50%以上超重或肥胖,尤其是腹部脂肪的蓄积。但也有部分患者体重并不超标,甚至有的只有80多斤,却也存在着月经不规律、雄激素水平高、不孕等一系列问题,大家把这一类型称为“瘦多囊”。但具体是不是瘦多囊还要看2个数据,因为即使体重正常的患者也可能在腹部、上臂、腰部呈现脂肪的过度蓄积。第一个就是体脂,现在很多的智能体脂秤都很好用,可以自行选择。

第二是腰腹维度,一般认为亚洲女性腰围>80cm,或腰臀比>0.85就是中心性肥胖。

有些女孩子虽然比较轻,BMI在正常范围,但脂肪却仍超标,是个隐藏的“小胖纸”!这就需要增肌减脂双向调整,一定要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和了解哦。二、多囊该如何治疗呢?-1-基础改善三步走:改善生活方式,注意饮食结构,调整心理状态非肥胖型PCOS,其生活方式的目标是防止体重增加,以增肌为主要目标的高蛋白饮食和肌力锻炼使患者骨骼肌含量增加后,患者胰岛素抵抗可改善、并伴随排卵功能的恢复。饮食方面主要以高蛋白饮食如鱼虾类、瘦肉、豆制品、奶等为主,合理控制脂肪、胆固醇、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补充膳食纤维、维生素D、抗氧化剂、叶酸、矿物元素等,如新鲜蔬菜、低热量水果,粗粮等。

要避免食用高油、高盐、多糖的食物;

避免晚上7点后进餐,;

可以适当采用蒸煮的健康烹饪方式;

吃饭时要细嚼慢咽,控制摄入,每日在~千卡的能量左右。

当然,以上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灵活调节,避免过度限制和营养不均衡的饮食。运动方面可以以增肌的力量型运动为主。放心吧,好好拉伸不会出现肌肉腿的,女孩子有些肌肉线条会很好看的哦!运动强度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逐步增强,长期坚持。其实PCOS女性患有更多的心理性性功能障碍,患病率从13.3%到62.5%不等,性觉醒、润滑、满意度和性高潮均受损。多毛、肥胖、月经不调和不孕等症状可能会导致PCOS女性身份丧失和缺乏吸引力的感觉,影响性行为,导致PCOS患者性生活满意度降低,性自我价值降低。说这么多是想告诉你,这些问题是正常的!不要觉得自己有问题,只是因为生病了。病了就积极面对,积极调整生活中不规律不健康的地方,其实很多多囊的姑娘反而收获到一个规律又健康的自己。该早睡早睡该早起早起,该运动就运动,每天吃的健康康康的睡的饱饱的,精神状态怎么会不好?再麻烦的问题在这样积极的状态下也会被解决的!-2-西医疗法西药降低高雄激素,改善胰岛素抵抗,促排卵药物。或者用宫内人工授精(IUI)、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等。-3-中医疗法近年来,中医治疗多囊的发展迅速。中医治疗是辨证论治,结合患者所处的不同周期:月经期、月经后期、排卵期、月经前期进行治疗,结合中医阴阳调节,使人体脏腑气血阴阳平衡,达到正常排卵状态。研究认为中医针灸治疗对多囊症状的缓解也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

想要了解更多信息和我们如何可以帮助你,请加我们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认识多囊卵巢综合征,祝你好孕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