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物质越来越丰富,生活习惯的日迁月移,现代很多人偏离养生之道反而越来越远。好逸恶劳、起居不时、过食寒凉的不良生活习惯,导致体质下降。
鉴于现在儿科病越来越难治,越来越复杂。有感于《内经》“上工治未病”、“病若成,虽有良工,半死半生,譬犹渴而掘井猷,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又常见一些儿科病本属轻症,而经误治过治而发展成慢性疾病或重症。遂以医者仁心,浅述传统养生之道,以求防病于未然,强健儿童体魄!
后天饮食失调
多食伤脾胃
许多父母唯恐饿坏了孩子,喂食过多,致脾胃受伤。
“若要小儿保平安,常带三分饥和寒”,祖辈传下来的育儿方法,现代人很少遵循。
过分娇惯,舐犊过爱,是现代育儿的一大误区。
“饮食自倍,脾胃乃伤”,多食反而加重脾胃负担,久而久之,孩子厌食,父母更强行喂之或求着哄着喂饭,吃饭像打仗。
脾胃乃后天之本,脾胃虚损,则营养不良,孱弱、羸瘦、腹泻等病发生。
零食过多
只吃零食不吃饭
零食中含各种化学添加剂,如防腐剂等。曾见有小儿过食零食,如泡泡糖、口香糖等,致病发再生障碍性贫血而死亡。(特说明:此为特例,绝非普遍现象,吃零食并非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生的充分或必要条件)
乱用补品
广告误导了许多看似崇尚科学、实则无知的年轻父母,花钱给孩子买来许多疾病,什么维生素,什么补脑丸等,若不是确有需要,实在不必额外狂补。有位家长拿着某利的什么莱给3岁的孩子吃还说:这不是药品是食品。希望家长不要再这样盲目的给孩子进补。
过食寒凉
养生之道,秋冬养阴,春夏养阳。夏天阳气在外,外热而内寒。夏天地下井水是寒的,而冬天则是温的,即是明证。
而夏天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吃冷饮、冰块。久之,肾中元阳渐耗,脾胃之阳渐虚,便溏、腹痛、腹泄等脾胃系疾病及心肾疾病就养成了。
儿童过食寒凉,还会引起将来的痤疮、痛经、不孕不育、强直性脊柱炎等,甚至会带来终生疾患,许多病因都是小时候种下的。我也常和家长讲:成人的慢性疾病很多都是从儿时开始的。
乱吹空调
小儿体温调节能力差,若温度变化过大,容易感冒。空调、风扇谨慎用之。
出汗之后不能马上吹风扇或空调,风寒从打开的毛孔进入身体,轻则引起感冒,重则血脉凝滞,引起经络不通、肢体萎废、中风、肌无力等重症。
现在临床也多见面瘫的孩子,实则让人担忧。我正在使用按摩手法治疗一个面瘫后遗症的孩子,虽然效果慢,但仍有效果。
睡中不可直对吹风扇、直对吹空调,切忌、切忌!
穿衣不应时节
春天穿衣不可薄,秋天穿衣不宜厚。“春捂秋冻”是从古至今正确的养生方法。
女孩子属坤,宜静宜藏,才能厚德以载物。特别肚脐是生命的根蒂,绝对是不能露的。
古训“男不露脐,女不露肉”。第一是传统文明要求对别人的尊重,第二是为了健康。试想,哪有把树的根刨出来,而求其茂盛的?
女孩子是未来的贤妻良母,是世界的源头。如果没有健康的良母,何来孝子贤孙?何来“少年强则中国强”?
盲目讲卫生消*
要适应自然,而不是改造自然!要让孩子适当煅炼,慢慢培养孩子适应自然的能力,而不是营造一个温室。
许多家庭为孩子打造了"温室”,让孩子与外界隔绝,盲目讲卫生,甚至认为外面的所有东西都不卫生。
要知道孩子早晚都是要步入社会的,到处都是没有经过消*的空气,怎么可能不接触细菌?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一正压百邪。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养生之道!养浩然正气!
DOC
名医名家
许晴
中医医师,高级小儿推拿师
在河南中医药大学针推专业学习多年,期间先后跟从豫派推拿大师王华兰教授临床学习小儿推拿,跟从全国名老中医史纪教授学习儿科诊疗技术,于年赴山东济南跟随儿科推拿泰斗张素芳老教授进修。学习各家之长,受益颇深。之后,一直跟随全国著名儿科专家*甡教授临床学习辩证至今,技术精进。
多年来一直在临床实践上下功夫,结合多家特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特别是在小儿外感和积食方面有独特技法。
坐诊时间
周一、三、五、日上午
周四、六全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