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作者:徐晓娟,陈雁,唐威
概述
卵巢子宫内膜样癌是原发于卵巢的上皮-间质源性肿瘤,占卵巢原发恶性肿瘤的10%~20%,与原发于子宫内膜的内膜样癌具有相似的组织病理学特点,故而得名。在约40%~80%的卵巢、子宫双原发癌患者中,卵巢及子宫病灶的病理类型均为子宫内膜样癌。
病理
卵巢细胞具有多潜能分化能力,因而卵巢癌组织病理分类繁多。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由卵巢表面苗勒上皮向子宫内膜分化而成,约15%~30%伴发子宫内膜癌或内膜增生。在发病率仅为5%~10%的卵巢、子宫双原发癌中,绝大多数为卵巢及子宫内膜样癌。约有42%的卵巢子宫内膜样癌患者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提示部分前者可能由后者恶变而来。
影像
该类肿瘤多呈圆形或分叶状,常合并中心缺血坏死而呈囊样改变;也有肿瘤以实性为主,囊壁或囊内间隔不均匀增厚、出现乳头或壁结节样结构为恶性征象;增强扫描肿物实性成分有明显强化,而囊内坏死部分无强化。卵巢子宫内膜样癌主要通过直接蔓延和腹腔种植转移,血行转移和淋巴结转移相对少见。
特点:①肿物多呈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也有少数病灶呈不规则菜花样,其合并腹盆腔种植转移的概率和程度均高于前者,提示其恶性程度更高;②肿物边界模糊者合并腹盆腔种植转移的概率较边界清楚者更高;③肿物多呈囊实性,也有少数呈完全实性。囊实性病变囊内分隔大多厚薄不均,伴有囊壁及结节样、乳头样及片状不规则实性区,少数病变囊内分隔纤细均匀,伴囊壁及壁结节,手术病理证实病变囊性部分主要为出血坏死,囊壁结节及实性成分质脆易出血;④大部分病变内部未见钙化、脂肪成分;⑤增强扫描病变内部乳头、结节及实性成分均与骨骼肌强化程度相等或稍高,而完全实性肿瘤的强化程度不均匀,内部见散在低密度区,病理证实实性区血供较丰富,常伴出血、坏死;⑥肿瘤转移主要表现为直接浸润和腹盆腔种植转移,部分患者可并发一侧或双侧胸腔积液;⑦术前CT均未能发现合并的子宫内膜异位病灶。
图1患者54岁,腹胀1个月,查体发现盆腔肿物盆腔增强CT扫描示盆腔内囊实性肿物,边界欠清,囊壁及分隔厚薄不均,见片状不规则实性成分,不均匀强化。盆腔少量积液。病理诊断为右卵巢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
图2患者41岁,发现盆腔肿物伴下腹痛半个月增强CT扫描示盆腔内的多房囊性肿物,边界清晰,囊壁及分隔纤细均匀,囊壁可见结节,强化程度与肌肉相仿。病理诊断为右侧卵巢子宫内膜样肿瘤,主要呈良性和交界性,局灶呈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
图3患者60岁,下腹痛半月余,B超发现子宫右后方实性肿物增强CT扫描示盆腔不规则实性肿物,边界不清,略呈分叶状,不均匀强化,内见散在低密度区,盆腔大量积液。病理诊断为右卵巢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图4患者53岁,查体发现盆腔肿物盆腔(A)、腹腔(B)增强CT扫描示盆腔囊实性肿物,表面呈菜花样,边界欠清,实性成分明显不均匀强化,腹盆腔积液,肝周、腹膜、大网膜广泛转移。病理诊断为右卵巢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
鉴别诊断
浆液性或黏液性囊腺瘤表现为单房或多房囊性肿物,边界清晰,壁及房间隔厚薄均匀,壁结节光整锐利;
交界性或恶性囊腺类肿瘤囊壁及房间隔厚薄不均,壁结节较大且边缘分叶、模糊,同时可伴有盆腔脏器的浸润和盆底、腹腔、腹膜的广泛转移。
颗粒细胞瘤可产生和分泌类固醇激素,患者会出现假性性早熟、内分泌紊乱、绝经后不规则阴道出血和子宫内膜增生等症状;
转移瘤患者同时有乳腺、消化道等原发肿瘤病史。
图书推荐往期精彩丨点击丨→新乡医学影像经典内容汇总
版权申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