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在育龄妇女发病率为5%~10%。患者主要表现为月经稀发或闭经,雄激素分泌过多,是育龄妇女无排卵性不孕的主要发病原因。
大部分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只要正规就诊,怀孕几率都很高。在临床上,通过一线治疗,选用促排卵药物,如克罗米芬、来曲唑、促性腺激素等,同时调节生活方式、控制体重等辅助治疗,通常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一、过去对卵巢的手术治疗早在年,有国外专家首先报道了在无排卵的多囊卵巢综合症女性采用卵巢楔形切除,术后患者的排卵率、妊娠率分别为50%和80%,但之后不少报道手术可引起盆腔粘连及卵巢功能减退,使开腹卵巢楔形手术废弃。
对于克罗米芬抵抗(即用药无效)的PCOS患者,年国际共识的建议,可考虑二线治疗,即卵巢打孔的手术,而以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最为常用,有时是在合并PCOS的其它手术中,顺便对胖乎乎不排卵的卵巢打几个孔。
二、卵巢打孔的治疗机制不明卵巢打孔手术治疗PCOS的确切机制至今未明,推测最主要的机制有:
(1)穿刺卵泡后小卵泡液流出,卵巢内雄激素水平下降,颗粒细胞芳香化酶活性恢复;
(2)卵巢打孔术破坏了卵泡膜和间质细胞,使雄激素合成降低,阻断了PCOS患者高雄激素血症和高LH血症形成的恶性循环;
(3)卵泡打孔同时使卵泡内产生的抑制素减少,使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得以恢复;
(4)打孔后有利于卵子从穿刺孔中排出;加上卵巢内环境改善导致卵巢恢复正常局部调控。
三、卵巢打孔之利随着腹腔镜微创技术的发展,卵巢打孔的能源多采用机械、双极电极、微波、激光。且多项研究结果认为:每侧卵巢以30~40W功率打孔,持续5秒,分别4~5个孔,可获得满意排卵率及妊娠率。
5项临床随机对照实验研究资料显示:对于克罗米芬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卵巢打孔术与促性腺激素两项方案比较,妊娠率和流产率没有差异,且卵巢打孔组并发卵巢过度刺激及多胎妊娠的概率小于促性腺激素组,所以认为对于克罗米芬抵抗或高LH的多囊卵巢患者可用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
四、卵巢打孔之弊
但是近期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克罗米芬抵抗或高LH的患者均适合卵巢打孔手术,对于胰岛素抵抗患者并不适用。而且有时手术本身可导致一些风险,同时手术费用较高,无法使得之成为常规的治疗方法。
手术中常见的风险主要是以下几种:
1、卵巢周围粘连。多数研究报道仅为轻度或中度粘连,但并不影响卵巢打孔术后妊娠率,但不同报道的发生率相差较大(从3%~5%至30%~40%)。Felemban等为例患者施行卵巢打孔术,术后1年仍未怀孕的患者中15例再次行腹腔镜探查,仅4例发现卵巢表面有微小、轻度的粘连。
2、卵巢功能减退。在年有研究报道卵巢打孔术中,每侧卵巢上负荷J的电能时,发生了1例严重的卵巢萎缩。这可能是由于卵巢因过多的热能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害。也有一项例PCOS的队列研究中,最长随访9年,并未观察到卵巢功能早衰病例。通过减少打孔数量及远离卵巢门血供操作,可大大降低卵巢早衰的风险。这与医生的技巧和使用的打孔能量有关。
3、损伤:包括卵巢固有韧带损伤、卵巢打孔部位出血及肠管热损伤。
4、其他:腹腔镜手术的风险,如麻醉风险,伤口愈合等。
在临床上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目前一线治疗还是药物促排卵治疗。卵巢打孔术是二线治疗方案,仅在药物屡次失败时可考虑。如果因其他疾病行腹腔镜检查时,可在生殖医学医生建议下同时行卵巢打孔术。如果需要手术建议找腹腔镜技术成熟的机构及医生为您手术。江苏省人医生殖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