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善园”健康平台,特聘闫永莉教授主讲“免疫与健康”专题。闫永莉教授: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并在该院从事内科临床与教学工作近40年,曾担任医院副院长,医学教育研究员。
贫血在人群中并不少见,经常会听到我们周围的人说自己也有贫血。虽然贫血常见,可是由于轻度的贫血并不会引起人体有什么特殊感觉,因而常没有得到足够重视。那么怎么算是贫血呢?贫血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怎么算是是贫血?
贫血是指血里面红细胞的数目少了。可以通过下面几项化验指标来衡量:
血红蛋白(Hg):血红蛋白是红细胞里可以携带并运输氧气到全身各处的一种物质。铁元素是血红蛋白里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没有了铁,血红蛋白也就不能携带和运输氧气。成年男性Hbg/L,成年女性Hbg/L,孕妇Hbg/L定义为贫血。
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总体积占全部血液成分体积的百分比。男女略有不同,一般男性40%,女性35%即为贫血。
红细胞计数:直接表示一定体积血液里红细胞的数目。男性4×/L,女性3.5×/L为贫血。
贫血的原因是什么?
西医:贫血目前可以根据红细胞的形态特点大致分为三类:大细胞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和正常细胞性贫血。根据病因和发病机理,贫血又可分为以下几类:
(1)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包括造血物质缺乏,如因为铁的摄入不足可消耗过多所致的缺铁性贫血;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或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所致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系统性疾病如慢性炎症、感染、尿*症、肝病、肿瘤、结缔组织病、内分泌病等所致的贫血以及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2)红细胞破坏过多造成的贫血。包括红细胞内在缺陷如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酶缺乏的贫血,海洋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伴发的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急性失血性贫血,慢性失血后贫血等诸多类型。
中医:贫血属于中医“虚劳”病,其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脾胃虚则百病由生,因为人体后天的主要能量供给是由脾胃消化水谷中的精微物质转化而成的。
(2)饮食不足,即生血的原料缺乏:长期不正确的节食、减肥,以及饮食不规律,偏食、挑食等所导致。
(3)肾虚精亏,肝肾不足:身体健康动力亏损,自身的精血不足,而相应的气血亏虚,加之后天失养,而生血无缘,故可见血虚,精血不足等各种证候。
(4)寄生虫的影响,或患肿瘤之疾:淤血内阻,新血内阻,新血不生,从而导致人体的贫血的发生。
(5)失血过多。
享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