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性贫血是各种肾脏病致肾功能下降时,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生成减少及血浆中的一些*性物质干扰红细胞生成并缩短其寿命而导致的贫血。肾功能不全若伴发铁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或伴发消化道出血等失血情况时,也参与贫血的发生。本病是慢性肾脏病(CKD)的常见并发症,也是慢性肾脏病患者合并心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随着肾功能减退,贫血的发生率逐渐升高,贫血的程度逐步加重。中国CKD患病率约占成年人群的10.8%(1.2亿人),其中50%的未透析CKD患者有贫血的情况,透析患者贫血患病率高达95%以上。研究显示中国有21%的透析患者血红蛋白(Hb)水平9g/dL,中国仅有41.7%的透析患者Hb水平为10-12g/dL,Hb每增加10g/L,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相对危险度下降约17%。
贫血(anmia)是临床常见病,普通患者发现贫血,常去血液科就诊,其实,基于不同的临床特点,贫血有不同的分类,病因也多种多样,可涉及到临床的各个科室。而慢性肾脏疾病(CKD)就是引起贫血的常见原发病之一,可发生在慢性肾脏疾病的各个阶段,尤其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时更常见,表现为皮肤黏膜苍白、疲倦乏力、头晕耳鸣等症状。但有时其症状、体征很隐蔽,易被误诊为单纯的血液系统疾病(如缺铁性贫血、再生障性贫血等),以至延误治疗。
为适应我国临床诊疗的发展变化,规范肾性贫血管理,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共识专家组借鉴国际指南,对慢性肾脏病(CKD)肾性贫血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进行了更新,详见《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修订版)》。
肾性贫血评估频率
凡临床症状、体征或其他医学指标提示贫血时应及时测量Hb;测量频率根据透析方式、有无贫血和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情况而定,见图1。
1、未开始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无贫血者,CKD1~3期至少每年测量血红蛋白1次,CKD4~5期至少每6个月测量血红蛋白1次;有贫血者,至少每3个月测量血红蛋白1次。
2、腹膜透析患者:无贫血者,至少每3个月测量血红蛋白1次;有贫血者,至少每月测量血红蛋白1次。
3、血液透析患者:无贫血者,至少每3个月测量血红蛋白1次;有贫血者,至少每月测量血红蛋白1次。
4、使用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患者:初始治疗阶段,至少每月测量血红蛋白1次;维持治疗阶段,非透析患者和腹膜透析患者,至少每3个月测量血红蛋白1次;血液透析患者,至少每月测量血红蛋白1次。
图1贫血检测频率
肾性贫血的治疗
肾性贫血的治疗方针:治疗原发病,促红素及补铁药物治疗贫血,重者输血治疗。药物治疗包括:1、补充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2、补铁;3、补充氨基酸。4、其他治疗。
铁剂的治疗
引起肾性贫血的原因除了肾脏损害所致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素)相对或绝对不足外,血红蛋白生成原料铁供应不足或利用障碍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即使是促红素不足所致贫血,在纠正贫血时大量合成血红蛋白,同样需要铁的补充。因此,铁剂补充是CKD患者贫血治疗的重要措施。
一、铁剂治疗的指征与用药途径
1、对ND-CKD贫血患者,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20%或(和)铁蛋白≤μg/L时需要补铁。可尝试进行为期1~3个月的口服铁剂治疗,若无效或不耐受可以改用静脉铁剂治疗。
非透析患者的补铁途径取决于铁缺乏/贫血的严重程度、静脉通道的建立、口服补铁的治疗反应、口服铁剂或静脉铁剂的治疗耐受性以及患者依从度等。
2、CKD贫血患者,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20%或(和)铁蛋白≤μg/L时需要补铁。虽可先口服铁剂,但其疗效不如静脉铁剂治疗。为此,若非保留静脉通路备血液透析用,则推荐直接用静脉铁剂治疗。
3、对HD?CKD贫血患者,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20%或(和)铁蛋白≤μg/L时需要补铁。推荐使用静脉铁剂治疗。
图2铁剂治疗指征与给药途径
二、铁剂的用法及用量
补铁治疗分为初始治疗阶段和维持治疗阶段。
1、铁剂治疗的目标值范围:ND-CKD和PD-CKD患者的目标值范围:20%<TSAT<50%,且μg/L<血清铁蛋白<μg/L。HD?CKD患者的目标值范围:20%<TSAT<50%,且μg/L<血清铁蛋白<μg/L。
2、口服补铁:每日应予元素铁mg,1~3个月后评价铁状态。
3、静脉补铁:
1)初始治疗阶段:一个疗程的蔗糖铁或右旋糖酐铁的剂量常为0mg(如mg/次,每周3次)。一个疗程完成后,铁状态尚未达标,可以再重复治疗一个疗程。
2)维持治疗阶段:当铁状态达标后,给予的剂量和时间间隔应根据患者铁状态、对铁剂的反应、血红蛋白水平、ESAs用量、对ESAs的反应及近期并发症等情况调整,每周平均需要蔗糖铁或右旋糖酐铁量约为50mg。
用于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治疗。
口服。
用于预防:成人一日1片,孕妇一日2片,儿童一日0.5片。
用于治疗:成人一日2~4片,儿童一日1~3片,分次服用。
优势总结1、F2+含量高,用量小,吸收好:35%的含铁量,接近硫酸亚铁的两倍。琥珀酸通过增加细胞内粘膜的代谢来促进铁的吸收,铁的生物利用度更高。
2、疗效显著,提升Hb速度优异:临床研究显示,与硫酸亚铁、多糖铁复合物等相比,治疗第3-6个月时,琥珀酸亚铁对Hb达标率更高,恢复Hb水平更快。
3、后劲足,提升SF、TSAT能力强:临床研究显示,与硫酸亚铁、多糖铁复合物等相比,琥珀酸亚铁RBC、SF改善水平更显著,在一定范围内纠正和降低RDW,可能使CKD患者取得更多获益。
4、权威指南推荐,依从性高,安全经济,适宜长期使用:琥珀酸亚铁在胃肠道内铁离子的释放较缓慢,对胃肠道刺激性小。且服药剂量小,服药次数少,副作用少而轻,生产成本经济,适宜长期服用,是指南推荐口服铁剂。
5、国家医保甲类,国家基本用药。
来源: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修订版).中华肾脏病杂志.,34(11):60-.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