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鉴别上、下尿路感染无帮助的化验检查是()
A.尿沉渣镜检白细胞管型
B.膀胱冲洗后尿细菌培养
C.肾小管功能检查
D.尿红细胞计数
E.尿渗透压测定
答案:D
解析:答案选择D,上尿路和下尿路感染都可能会出现血尿,鉴别无意义。出现下列情况者,提示出现上尿路感染:①膀胱冲洗后尿培养阳性(B正确);②尿沉渣镜检有白细胞管型,并排除间质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等疾病(A正确);③尿NAG升高、尿β2微球蛋白升高(C正确);④尿渗透压降低(E正确)。
2.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疾病是()
A.巨幼细胞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慢性失血性贫血
D.急性失血性贫血
E.骨髓病性贫血
答案:C
解析:大细胞性贫血:因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巨幼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大量增多时、肝病及甲状腺功能减退导致的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和急性失血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见于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和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及某些慢性病贫血。
3.临床诊断贫血时,最重要的是确定贫血的()
A.原因
B.发病年龄
C.程度
D.发展速度
E.并发症
答案:A
解析:贫血的诊断包括贫血的程度、类型和贫血的原因,其中贫血原因的诊断最重要。
4.患者,男性,16岁,咽痛7天后出现水肿2周。尿蛋白2.0g/24h,红细胞10个/HP。上述情况最可能是哪种疾病的表现()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C.慢性肾小球肾炎
D.隐匿型肾小球肾炎
E.肾病综合征
答案:A
解析: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是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其特点为急性起病,患者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并可伴有一过性氮质血症。多见于链球菌感染后,而其他细菌、病*及寄生虫感染亦可引起。
5.女,18岁,2个月来面色苍白、月经过多,肝、脾未触及,血红蛋白70g/L,白细胞计数2.9×/L,血小板计数51×/L。分别在髂前及髂后上棘骨髓穿刺未取得骨髓;胸骨骨髓穿刺涂片显示骨髓增生尚活跃,粒、红二系成熟停滞于晚期,全片未见巨核细胞。诊断为()
A.缺铁性贫血
B.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急性白血病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脾功能亢进症
答案:D
解析: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组由多种病因所导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综合征,以骨髓造血细胞增生减低和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临床以贫血、出血和感染为主要表现。该患者胸骨骨髓穿刺涂片显示粒、红二系成熟停滞于晚期,全片未见巨核细胞: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故应首先虑的诊断是再障。病人三系减少,肝脾未触及,首先排除急性白血病,考虑再障。
6.女性,28岁,5个月来肥胖,出现痤疮、紫纹。化验血皮质醇增高,血糖增髙。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血皮质醇较对照30%,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血皮质醇较对照低80%。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Cushing病
B.异位ACTH综合征
C.糖尿病
D.肾上腺皮质腺瘤
E.肾上腺皮质腺癌
答案:A
解析: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血皮质醇较对照低30%(<50%,即不能被小剂量抑制),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血皮质醇较对照低80%(>50%,即能被大剂量抑制)。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Cushing病,是由于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亢进所引起。
7.
蛋白尿的定义是指每日尿蛋白定量持续大于()A.50mg
B.mg
C.mg
D.mg
E.mg
答案:C
解析:本题属于记忆性试题,蛋白尿是指每日尿蛋白定量持续大于mg或尿蛋白/肌酐比率≥mg/g称为蛋白尿。
8.支气管哮喘患者不用()
A.钙离子拮抗剂
B.β受体阻断剂
C.α受体阻断剂
D.抗血小板制剂
E.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答案:B
解析:支气管哮喘患者不用β受体阻断剂,以避免导致哮喘加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等有较强的留钾作用,与不同类型利尿剂合用时应特别注意监测血钾变化,肾功能不全伴高钾血症的非透析患者禁用。
9.肾功能不全伴高钾血症的非透析患者不用()
A.钙离子拮抗剂
B.β受体阻断剂
C.α受体阻断剂
D.抗血小板制剂
E.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答案:E
解析:支气管哮喘患者不用β受体阻断剂,以避免导致哮喘加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等有较强的留钾作用,与不同类型利尿剂合用时应特别注意监测血钾变化,肾功能不全伴高钾血症的非透析患者禁用。
更多备考干货、经验、习题、资讯,尽在新阳光同等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