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干:真题-J已证明与白血病发病有密切关系的病*是
A、DNA病*B、柯萨奇病*C、流感病*D、埃可病*E、C型RNA病*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E解析:白血病病*发病因素中RNA病*在鼠、猫、鸡和牛等动物的致白血病作用已经肯定(E对);DNA病*是生物病*的一种,属于一级病*(A错);柯萨奇病*是一种肠病*分为A和B两类,是一类常见的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人体的病*,感染后人会出现发热、打喷嚏、咳嗽等感冒症状,妊娠期感染可引起非麻痹性脊髓灰质炎性病变,并致胎儿宫内感染和致畸(B错);流感病*可引起人、禽、猪、马、蝙蝠等多种动物感染和发病,是流感疫病的病原(C错);埃可病*即肠道致细胞病变人孤儿病*(D错)。
2、题干:真题-X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最重要的治疗措施是
A、补充维生素B、给予叶酸C、补充铁剂D、输入鲜血E、增加蛋白质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C解析: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按照红细胞大小和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将贫血分类的一种贫血,是指红细胞体积小、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的一种贫血,临床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为铁剂治疗,也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C对);补充维生素、给予叶酸治疗、输血及增加蛋白质为一般治疗手段(ABDE错)。
3、题干:真题-Z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预防感染的措施是
A、支持疗法B、抗生素C、输白细胞D、保护性隔离E、输血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D解析: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为预防患者感染应注意饮食及环境卫生,严重者需要保护性隔离(D对);支持疗法、抗生素、输血是对患者病情进行对症性治疗手段;一般不进行白细胞的输入(ABCE错)。
4、题干:真题-Z患者,男,因发热来门诊,经检查血及骨髓发现均有大量原始及早幼粒细胞(约10%),诊断为急性白血病。患者有四肢关节肿痛,肝脾及淋巴结肿大,这些表现是由以下哪种情况引起
A、细菌感染B、脏器淤血C、白血病细胞浸润D、组织细胞浸润E、病*感染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C解析: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发病时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并抑制正常造血,可广泛浸润肝、脾和淋巴结等各种脏器,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及浸润等征象。因此,急性白血病患者出现各种临床症状如贫血、肝脾肿大均与增殖的原始细胞及白血病细胞浸润各脏器有关(C对D错);白血病不是由于细菌或病*感染引起,而是患者常伴有粒细胞缺乏或减少的症状,易发生细菌及病*感染,因此需做好抗感染治疗(AE错);白血病患者会表现出出血症状,以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为常见(B错)。
5、题干:真题-X血小板减少见于
A、溶血性贫血B、急性出血C、急性中*D、脾切除后E、再生障碍性贫血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E解析:再生障碍性贫血,是指骨髓未能生产足够或新的细胞来补充血液细胞的情况,全血细胞计数表现为两系或三系血细胞减少,成熟淋巴细胞比例正常或相对增多,血红蛋白水平、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及血小板计数成比例的降低,但在再障早期可表现为一系减少,常常是血小板减少(E对);当溶血超过骨髓的代偿能力,也就是说造血的速度没有溶血的速度快,引起的贫血即为溶血性贫血,其病因较多,可能是红细胞膜的异常,也可能是某些酶的缺乏,或者是血红蛋白生成的障碍等(A错);急性失血血小板增高,脾切除术后会引起血小板继发性增多(BD错);急性中*是指*物短时间内经皮肤、粘膜、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进入人体,使机体受损并发生器官功能障碍,急性中*起病急骤,症状严重,病情变化迅速,不及时治疗常危及生命,必须尽快作出诊断与急救处理(C错)。
6、题干:真题-X对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有价值的检查结果是
A、全血细胞减少B、骨髓增生活跃C、网织红细胞增多D、肝、脾、淋巴结肿大E、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A解析: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贫血、出血、感染综合症等症状;血液检查可见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减少,是诊断再障的重要手段(A对BC错);且查体再障患者肝、脾淋巴结无肿大(D错);再障患者红细胞体积正常(E错)。
7、题干:真题-X治疗营养性缺铁性贫血,铁剂服用的时间是
A、血红蛋白正常后停药B、血红蛋白正常2周后停药C、血红蛋白正常后1个月停药D、血红蛋白正常后2个月停药E、血红蛋白正常后3个月停药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E解析:缺铁性贫血时血红蛋白浓度在用药两月后一般可恢复正常水平,但为进一步补足体内贮存铁,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仍需继续服用铁剂3~6个月,或待血清铁蛋白水平恢复后停药,营养缺铁性贫血一般应血红蛋白达正常水平后继续服用铁剂2个月左右停药。这道题容易混淆,需注意区别(D对)。
8、题干:真题-X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首选治疗是
A、脾切除B、输血小板C、大剂量免疫球蛋白D、糖皮质激素E、免疫抑制剂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D解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复杂的多种机制共同参与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糖皮质激素为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首选药,近期有效率约80%,其作用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血小板自身抗体生成及减轻抗原抗体反应(D对);脾切除在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存在糖皮质激素应用禁忌者且病程超过6个月患者(A错);输入血小板是该病急症处理方法,对于血小板过低、出血严重、甚至发生颅内出血者(B错);免疫球蛋白多用于该病急症处理,或不能耐受糖皮质激素或脾切除术前准备(C错);免疫抑制剂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二线治疗方法(E错)。
9、题干:真题-Z缺铁性贫血治疗最重要的是
A、补充铁剂B、脾切除C、输血治疗D、肌内注射维生素B12E、病因治疗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E解析:缺铁性贫血是指由于体内贮存铁消耗殆尽、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因此应尽可能地去除导致缺铁的病因,单纯的铁剂补充只能使血象恢复,如对原发病忽视,不能使贫血得到彻底的治疗,去除病因是纠正贫血、防止复发的关键环节。(E对ABCD错)。
10、题干:真题-X患者,男,35岁。头昏乏力、发热,皮肤出现出血点半个月。体检:贫血貌,心肺无异常,胸骨压痛,肝肋下1cm,脾肋下5cm。血象:血红蛋白70g/L,白细胞20×10?/L,血小板20×10?/L。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血小板减少性紫癜B、再生障碍性贫血C、急性白血病D、巨幼红细胞性贫血E、溶血性贫血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C解析:白血病是骨髓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增生的疾病,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病变。急性白血病多起病急骤,常突然出现高热或有明显的出血倾向,也可缓慢起病,出现进行性疲乏、苍白、低热、轻微出血等;临床主要表现以发热、出血、贫血及各种器官浸润所引起的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正常值(3.5-9.5)×10?/L)大于10×10?/L、血小板((-)×10?/L)低于60×10?/L。分析本题题干,患者血象示贫血且与急性白血病血象吻合。以上头昏乏力、发热及出血倾向,肝、脾大,胸骨有压痛等体征符合急性白血病临床表现,可诊断为急性白血病(C对ABDE错)。
11、题干:真题-Z患者,男,45岁。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5年,突然出现头痛、头晕、视物模糊、呼吸急促。该患者可能发生了
A、脑梗死B、高血压危象C、高血压脑病D、颅内出血E、脑动脉痉挛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D解析:血小板减少所致出血是再生障碍性贫血最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皮肤淤点和淤斑,牙龈出血和鼻出血,在病程晚期,患者出现严重鼻出血,视物不清,头痛,恶心呕吐,常是致命性颅内出血先兆表现(D对ABCE错)。
12、题干:真题-J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
A、红细胞疾病B、粒细胞疾病C、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疾病D、造血干细胞疾病E、出血性及血栓性疾病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D解析: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临床表现主要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感染综合症,临床免疫抑制治疗有效。再障是由多种原因导致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减少、功能障碍所引起的一类贫血(D对ABCE错)。
13、题干:急性白血病引起出血的主要原因是
A、小血管破裂B、进行性贫血C、血小板减少D、纤维素溶解E、血管内凝血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C解析:急性白血病的患者由于癌细胞扩增,在短期内正常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减少,其中血小板减少引起出血(C对);进行性贫血与出血无关(B错);小血管破裂、纤维素溶解、DIC与白血病关系不大(ADE错)。
14、题干:患者,女,45岁。为ITP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7个月后,血小板为22x10?/L,仍有月经过多、牙龈出血症状,进一步治疗需考虑
A、继续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B、免疫抑制剂C、脾切除D、输血小板E、中药治疗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C解析:ITP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英文缩写,是一种复杂的多种机制共同参与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患者对自身血小板抗原的免疫失耐受,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和血小板生成受抑制,出现血小板减少,伴或不伴皮肤黏膜出血的临床表现,临床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若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病情迁延6个月以上,或糖皮质激素维持量大于30mg/d时应考虑脾切除手术(C对ABDE错)。
15、题干:患者女,32岁。确诊白血病,急查白细胞为10×/L,血红蛋白89g/L,血小板6×/L,目前需紧急处理的是
A、卧床休息,急配输血小板,预防脑出血B、纠正贫血C、预防感染D、预防尿酸性肾病E、高白细胞血症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A解析:正常血小板是(~)×/L;若血小低为20×/L,极易发生自发性脑出血,增加病人早期的死亡率,所以要紧急处理
16、题干:患者女性,26岁。确诊急性白血病1年,近3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发热最主要的原因是
A、感染B、严重贫血C、与疾病本身有关D、白血病细胞浸润E、机体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A解析:发热为急性白血病常见的症状之一。可低热也可高达39~40℃以上,常伴畏寒、出汗。发热的主要原因是感染,发生感染最主要原因是成熟粒细胞缺乏(A对)。
17、题干: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首选的药物是()
A.羟基脲B.长春新碱C.三尖杉酯碱D.苯丁酸氮芥E.糖皮质激素
↓↓↓↓↓↓
答案:A解析: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化疗药物有白消安、羟基脲、二溴甘露醇、氮芥类等药物,首选药物为羟基脲(本题选A)
18、题干:真题2-X贫血可发现
A.尿酮体(+)B.尿中白细胞5个/高倍镜视野C.柏油样便D.血红蛋白g/LE.大量管型尿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D解析:血红蛋白g/L常见于贫血,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低限,通常称为贫血,以血红蛋白为标准,成年男性血红蛋白g/L,成年女性g/L,即可认为有贫血(D对);尿酮(+)常见于酮症,糖尿病代谢紊乱加重时,脂肪动员和分解加速,形成大量酮体,超过肝外组织的氧化能力时,血酮体升高称为酮血症,尿酮体排出增多称为酮尿,临床上统称为酮症(A错);新鲜尿离心沉渣检査时,白细胞5个/高倍镜视野为异常,称为白细胞尿,因蜕变的白细胞称为脓细胞,故白细胞尿亦称为脓尿,是诊断尿路感染的重要依据(B错);成形的黑色便称黑便,稀薄、黏稠、漆黑、发亮的粪便,形似柏油样,称为柏油样便,常见于上消化道出血等(C错);大量管型尿常见于肾小球或肾小管疾病,但在发热、运动后偶可见透明管型,此时不一定代表肾脏病变,但若有细胞管型或较多颗粒管型与蛋白尿同时出现,则临床意义较大(E错)。
19、题干:真题-J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的相关因素是
A.雄激素B.雌激素C.甲状腺激素D.抗利尿激素E.肾上腺皮质激素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B解析: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指无明显外源性病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但大多数是由于免疫反应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增加,故又名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是一类较为常见的出血性血液病;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发于40岁以前的女性,在青春期、绝经期时易发生,妊娠期容易复发,以上内容这些均提示雌激素在本病的发生中起到一定的作用,这可能与雌激素抑制血小板生成和(或)增强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系统对与抗体结合的血小板的吞噬作用有关(B对ACDE错)。
20、题干: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是
A.骨髓显示增生低下或极度低下B.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增加C.原始和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多D.中性杆状核和晚幼粒细胞明显增多E.骨髓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形成血小板的巨核细胞减少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A解析: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可能由于不同病因和机制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综合征,因此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见骨髓增生低下或极度低下(A对);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增加可见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缺氧状态(B错);原始和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多可见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C错);中性杆状核和晚幼粒细胞明显增多可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D错);骨髓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形成血小板的巨核细胞减少见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E错)。
你一共答对了几题?
往期
11.25每日一练
11.24每日一练
11.23每日一练
护考报名季(护士/护师)
半价优惠
火热进行中!!劲爆底价实惠巨献▼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