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
一、贫血的原因
贫血的原因有很多,大致分为:
1、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比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等;
2、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比如:溶血性贫血等;
3、失血性贫血,比如:血友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二、贫血的常见症状及体征
根据一些典型的症状及体征可以帮助我们早期识别贫血,贫血造成身体组织的缺氧及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患者会有倦怠、嗜睡等症状,还会出现头晕目眩,耳鸣,心悸,呼吸加快,注意力下降,面色苍白,眼结膜、口腔、嘴唇、甲床发白,脉搏加快,口腔溃疡等症状。严重的贫血会出现心脏扩大甚至心力衰竭,有可能出现水肿、*疸及肝脾肿大。
三、常见的实验室检查
一般通过病史、查体及实验室检查可以诊断贫血,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指数测定、血涂片观察红细胞形态、骨髓检查、铁代谢检查、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浓度测定、筛选试验等,通过这些实验室检查帮助我们明确贫血的病因。
四、贫血的治疗
贫血性疾病的治疗分“对症”和“对因”两类。
(一)对症治疗
1、重度贫血患者、老年人或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的贫血患者应输红细胞,纠正贫血,改善体内缺氧状态;
2、急性大量失血患者应及时输血或红细胞及血浆,迅速恢复血容量并纠正贫血;
3、对贫血合并出血者,应根据出血机制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止血治疗(如重度血小板减少应输血小板);
4、对贫血合并感染者,应酌情予抗感染治疗;
5、对贫血合并其他脏器功能不全者,应根据脏器的不同及功能不全的程度而施予不同的支持治疗。
(二)对因治疗
1、缺铁性贫血补铁及治疗导致缺铁的原发病;
2、巨幼细胞贫血补充叶酸或维生素B12;
3、溶血性贫血采用糖皮质激素或脾切除术;
4、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脾切除有肯定疗效;
5、造血干细胞质异常性贫血采用干细胞移植;
6、再生障碍性贫血采用抗淋巴(胸腺)细胞球蛋白等。
贫血患者日常护理也十分关键,注意休息,合理饮食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