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懋老先生是第二届国医大师,在本科时,有幸听他当时为研究生讲伤寒论,李老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批本科生,临床实习跟赵绍琴、秦伯未等老先生,毕业后于大庆油田总院,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精于脉学,临床常平脉辨证,立方论治,效果很好。
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临床多以益气养血,补益脾肾治疗,然亦有不效者,赵绍琴老先生亦有以升降散加减治疗再障,今天学习赵老学生李士懋老先生以清瘟败*饮加减治愈再障,开人眼界。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上常见。这种病主要有三关,出血、贫血、感染。重度贫血表现:面色苍白,唇甲色淡,舌质也淡,心慌,气短,头昏乏力,经常有出血,感染后会引起高热,这类病人除高热外,一般都表现为虚象。所以过去我治疗这种病,都用益气养血,补肝益肾,有的加点人参,甚至加点鹿茸,但没有一例见好。后来主要用清瘟败*饮(犀角一般不用)。为何用清瘟败*饮?因为这种病人有出血、皮肤瘀斑、出血点、脉洪大躁数。脉洪大躁数属阳。既然属阳,这种出血便是因热所致。鉴于以前的教训,一改过去温补的办法而清热凉血活血之法。叶天士说:热入血分,直须凉血散血。以上我从脉诊来考虑。这种病人血红蛋白很低,淡舌本来属于虚证,这里有个舍舌诊从脉诊的问题。个人体会“脉无假而舌有假”,故从脉不从舌。
古人所云:舍证从脉,舍脉从证,有人认为脉亦有假,但我认为脉没有假,只是存在对脉如何解释、如何认识的问题,比如阳证可以出现迟,这种脉就不能当寒证来对待;而是由于阳热郁闭,气血凝滞,因而出现迟脉,所以,阳明病脉迟,还可以用大承气汤来治,大承气汤是治热结,决不是治寒的。如《温病条辨·中焦篇》中还可以出现脉厥,也用大承气汤来治,脉沉细,脉涩,脉迟,甚至脉厥,这些都是阴脉。若邪热郁闭过甚,反而出现这些阴脉,这种脉不是阴证,这种脉不能谓之舍,而是如何认识的问题,虚证也可以出现阳脉,阴虚的阳气浮越,气虚不能固其位而浮越于外,这时出现洪大浮数,这些阳脉都是真气虚的表现,这些阳脉,不能谓之舍,而是如何解释、如何认识的问题。而舌可以出现假舌。脉诊的意义大,舌诊是第二位。我用清瘟败*饮清热凉血活血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根据脉诊用药。
案1:赵某,机电学院学生,年12月初诊。
在此以前,已经病了几年,在廊坊住院,治疗无效,经实习学生介绍来诊。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3g/dL左右%,红细胞10×/L,白细胞(10~20)×/L,血小板20×/L。经常出血,每周均需输血以维持生命,脉洪大而数,属阳证,用清瘟败*饮加白茅根、槐花、紫草之类药物。石膏用40~60g,栀子、知母、*芩用原方量。服至年3月19日,血红蛋白11.3g/dL,红细胞29.3×/L,白细胞64×/L,血小板53×/L,继续用上方。年7月28日后检查。血红蛋白12.1g/dL。白细胞47×/L,血小板13×/L。脉也逐渐缓和。此后曾加入*参、*芪、山萸肉、当归等补气血药,服3个月,血象不但没有改变,而且略有下降,效果不好。年11月去补药,仍改服前方。到今年3月15日,血红蛋白13.5g/dL,白细胞55×/L,中性粒细胞50%,淋巴细胞50%,血小板10×/L。服中药半年后,全部症状完全消失,已复校学习。
案2:刘某,女,铁路工人,年3月初诊。
患再生障碍性贫血,出诊时刚输完mL血,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5.5g/dL,白细胞37×/L,红细胞11.5×/L,血小板24×/L,不输血血红蛋白才3g/dL上下。十几天左右就得输一次血。脉洪大而数,苔*而厚腻,故用清瘟败*饮合清热化湿的甘露消*丹,服至10月8日,查血红蛋白7g/dL,白细胞48×/L,血小板50×/L,继续服药,年4月24检查,血红蛋白13g/dL,白细胞5×/L,网织红细胞7.4%,血小板15×/L,脱离输血已近一年,再生障碍性贫血引起的症状完全消失,脉已和平。
我查阅过很多资料,对这种病大半多用补,我以前也用补法,效果不好,我的体会是用清热凉血活血,效果比较理想。
本方可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期效果比较好,半个月左右出血停止,皮肤出血点消失,血小板很快由50×/L左右上升到13×/L以上,本方对因热引起者效果比较好。
今天没有划重点。
文章内容部分摘自《平脉辨证相濡医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作者/李士懋、田淑霄。编辑/校对/小丸子她爹。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联系。
推荐阅读:
1.学习李士懋老先生4则治疗失误的病例分析——临床怎会没有失败病例?青年中医更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