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1岁的张阿姨十分爱美,为了不显白头发,她经常染发,平均每月染一次。有一次她突然晕倒在地,经检查,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这对她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
医院血液病科负责人吴建伟表示,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多种病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综合征,以骨髓造血细胞增生减低和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临床以贫血、出血和感染为主要表现。
其发病原因有很多。以张阿姨为例,由于她经常接触染发剂,考虑为染发剂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
作为医生,吴建伟不建议市民染发,因为染发剂中多含有苯及其衍生物,是诱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的危险因素。在染发过程中,苯及其衍生物容易通过皮肤和呼吸道进入人体内,抑制骨髓造血功能,从而诱发再生障碍性贫血,且随着剂量增加,抑制作用越强,因此生活中不要频繁染发。
此外,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可能与放射线、病*感染、免疫系统异常及遗传因素等有关。
吴建伟提醒市民,预防再生障碍性贫血应避免感染、长期接触高辐射物质、有*化学物质等。此外,还应少熬夜,多锻炼身体,提高机体免疫力。
吴建伟
医院血液病科负责人,血液学医学硕士,主治中医师,擅长把传统的中医理论、临床经验与现代医学的骨髓移植、化疗、细胞治疗等手段相结合,运用于血液肿瘤性疾病(特别是老年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骨髓瘤)及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同时还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内科杂病。
出诊时间:周一、周三下午、周四、周六上午
出诊地点:门诊楼三楼室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李银换
订阅方法1、医院名称,一键
众所周知,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因多种原因导致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所致的血液疾病。而对于再障的病因,多认为是病*感染、化学药物、辐射等因素。但是跟再障患者同样的生活、工作环境,为什么其他人却没有患病呢?
其实,是造血障碍导致了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
血液病专家介绍,及时了解清楚再障的发病原因,可以帮助大家尽早远离再障,避免患病。造血障碍是如何导致再障发生的呢?
造血干细胞的免疫抑制:
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再障,血清中存在有对造血干细胞的自身抗体。部分原发性再障患者的T淋巴细胞可抑制正常造血祖细胞的生长,去除T淋巴细胞可使粒系和红系集落生长恢复正常。部分患者骨髓移植虽未成功,由于应用了大量免疫抑制剂,或者是中医中药的辨证而治,使得自身造血功能逐步恢复。
造血干细胞减少或有缺陷:
大量实验研究证实造血干细胞缺乏或有缺陷是再障的主要发病机理。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再障系造血干细胞缺乏所致。患者骨髓祖细胞的体外培养显示CFU-GM、BFU-E、CFU-E及CFU-GEMM测定均显著减少,并发现CFU-C形成的细胞丛/集落比值升高。同基因骨髓移植成功,正常造血功能很快恢复,都说明再障发病机理主要是造血干细胞缺乏或有缺陷。
造血微环境的缺陷:
造血微环境的概念包括造血组织中支持造血的结构成分,也包括造血的调节因素。造血细胞是在基质细胞形成的网状支架中增殖和分化。基质细胞群包括成纤维细胞、网状细胞及巨噬细胞等,基质细胞在体外培养可形成CFU-F。造血干细胞被基质细胞包绕后才能增殖。少数再障病人骨髓体外培养不能形成CFU-F,而CFU-GM却正常,说明这些病人的发病机制为微环境缺陷。造血的调节因素包括许多体液因子和细胞之间的相互调节作用。
由此可见,人体骨髓造血功能异常,是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关键,进而出现一系列的症状表现,都与人体的免疫异常“关系密切”。为此,针对再障的治疗,主要是调理患者机体免疫机能,改善骨髓造血微环境。
更多再障疾病知识或病友帮助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