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是最常见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因素,药物性再障和剂量有关,系药物*性作用,达到一定剂量就会引起骨髓抑制,临床常见引发药物性再障的原因是氯霉素。
氯霉素是一种具有二氯乙酰基支链的硝基苯化合物,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氯霉素在2A类致癌物清单中。氯霉素与再障发病有密切的相关性,其实际危险性为1/2万~1/3万,比未接触者高10~20倍。
国内多因素分析研究资料表明。发病前1年或半年内有服用氯(合)霉素史者。发生再障的危险性分别为对照组的6倍或33倍。
美国医学会药物副反应登记处的资料显示。50%的人用该药后38天内发病。临床有两种类型:
一、可逆性骨髓抑制
主要是红系造血受抑,可出现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减少,血清铁增高,幼稚红细胞浆及核中出现空泡,线粒体中可染铁积聚,铁动力学研究显示,血浆铁半衰期清除时间延长,骨髓放射性铁摄入减少,肝脏摄取量增加。
8天后循环中红细胞放射性铁仍未出现,证明患者存在血红素及血红蛋白合成受抑。
二、不可逆性再障
年报道首例氯霉素所致再障。该病起病隐袭。与接触氯霉素后数周至数月发生再障,且与药物剂量,用药时间及给药途径无关。
氯霉素可能影响了骨髓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和成熟。对mRNA形成有竞争性抑制作用,可使线粒体内蛋白合成受损,特别是铁络合酶合成受损,并可抑制CFU-GM生长。
抗生素类药物除了氯霉素,还有链霉素、金霉素、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新生霉素、先锋霉素、林可霉素、四环素等这些药物也应当引起重视,长期服用可能引发再障或导致血象紊乱,能不用尽量不用。
再有,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和水杨酸)易导致再障和粒细胞缺乏症,磺胺类药(磺胺嘧啶与磺胺噻唑)大剂量可引发骨髓高度再障,消炎镇痛药(保泰松、消炎痛、布罗芬)可致再障、粒细胞缺乏症、血小板缺乏症。
总之,上述药物尽量不用,如果要用则一定要遵医嘱按剂量服药,切忌过度治疗!
温馨提示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了,如果您对上文有任何疑问或者是建议,可在文章下方或者点击告诉我们。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还可以转发给您身边需要的朋友,一起阅读,一起变好!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