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马上就要结束了
今年又有哪些与健康有关的谣言
曾活跃在大家的朋友圈呢?
澄清事实,还原真相,终结谣言
十大谣言,你听说过几个?
01
青少年近视可以被治愈
真相
目前近视仍是种不可逆的变化
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工作切实加强监管的通知》,要求从事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的机构或个人,不得在开展近视矫正对外宣传中使用“康复”“降低度数”“近视治愈”等表述,误导近视儿童青少年和家长。
近视的本质是眼球前后径的变化,俗称眼轴长度变长,以目前的技术手段来看,这是一种不可逆的变化。目前还没有一种安全有效的办法能使眼轴长度恢复如常。
专家介绍,儿童青少年时期可通过科学用眼、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减少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等方式预防、控制和减缓近视。
02
5G基站密度高辐射大
真相
辐射量不如电吹风和电磁炉
从2G基站到5G基站,辐射其实是越来越小的。
5G网络的提速,并不是依靠加大5G基站的发射功率,而是依靠扩容传输带宽、提升抗干扰能力和接收灵敏度综合获得的。
当然,基站的辐射客观存在,但5G基站与4G基站标准相同,都必须符合“小于40微瓦/平方厘米”的国家标准。这个辐射量和家用电器比起来,简直微乎其微,甚至不如电吹风和电磁炉使用时的辐射量。况且,运营商在铺设基站时,会考虑到信号叠加的问题,所以实际发射频率远低于国家标准。
03
“生酮饮食法”实现吃肉减肥
真相
长期“高脂低碳”饮食弊大于利
“生酮减肥法”并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长期“高脂低碳”进食方式,反而会增加肝脏、肾脏的患病风险,甚至危害大脑健康。
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所谓饮食结构的改善,生酮饮食的确能让一些人的体重在短时间内出现下降,尤其是原本摄入脂肪就不算多的女生。但没有足够证据表明,生酮饮食法对人体健康是长期有益的。
其实,“高脂低碳”的极端饮食模式弊大于利,已经是营养学界的共识。长期摄入高脂肪食品,会对心血管造成很大的危害,过多的脂肪沉积在血管壁上,久而久之使血管弹性减弱、管腔变窄、甚至阻塞,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发生。脂肪在肝脏中沉积过多,也会导致脂肪肝的发生。
由于代谢的改变,生酮饮食法也极大地增加了患肝病、肾病的风险。当血液中酮体含量过高时,人体会处在酮血症的状态,肾脏排出酮体和体液,导致人体失水,体重迅速减轻。较长时间的生酮饮食,更是会大大增加肾结石、骨质疏松和高尿酸的风险。
04
EB流感10分钟侵入人体
真相
研究未表明吸收成分对人体有害
这条流言是对《美国医学会杂志》5月发表的一篇文章的误读。文章表示,参与研究的受试者连续4天、每天4次在全身75%的面积涂抹防晒霜。实际上,一般人很难涂抹到这个剂量。同时,受试者处于室温下,而在实际生活中,涂抹防晒霜都是在室外,流汗等也会让部分防晒霜流失。相关研究虽然说防晒霜被吸收,但并没有说明吸收的成分对身体有害,也没有否定防晒霜的效果。该研究在结论中明确提到“这项实验结果并不能表明个人应该避免使用防晒霜”。只是部分媒体断章取义、过分解读,才产生了“防晒霜有*”的谣言。事实上,如果不涂抹防晒霜,患皮肤癌的风险会大大增加,还会导致皮肤老化,所以涂抹防晒霜是利大于弊的。当然,如果想要更加安全,可以选用物理防晒方法,比如外出时穿长衣长裤、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墨镜等。07
“超级真菌”感染死亡率达60%
各种药物治疗无效、致死率极高、将上演现实版生化危机……4月,一则有关中国确诊18例“超级真菌”耳念珠菌感染的消息在社交媒体上疯狂传播。真相
不同菌株*力和致病性差异很大
耳念珠菌不同菌株在细胞形态、*力和致病性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性,将其笼统地称为“超级真菌”并不严谨。我国目前已确诊的耳念珠菌感染,并未表现出对多种抗真菌药物耐药,而且没有因感染而死亡的病例出现,公众没有必要恐慌。
“超级真菌”医院内部,特别是ICU内,免疫缺陷人群存在感染可能,对多数感染者现有抗菌药物治疗有效,公众不必过分担心。
08
吃多了荔枝会得脑炎?
真相
或诱发脑水肿,不会直接得脑炎
荔枝并不会直接导致脑炎,也不会传染,但过量进食荔枝可能导致严重的低血糖,会诱发脑水肿(可能诊断为急性脑炎综合征)。而荔枝成熟季节也是脑炎的高发期,且看上去症状有相似之处,因此也容易误诊和误判。
其实“荔枝病”并不罕见,在中国、印度、孟加拉、越南等国的荔枝产区都出现过类似疾病。患者多数发病时间在凌晨,主要症状是头晕、心慌、出冷汗等低血糖症状,部分严重患者有呕吐、抽搐、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甚至死亡。
导致“荔枝病”的原因可能是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荔枝中含有次甘氨酸A和α-亚甲基环丙基甘氨酸。有科学研究认为,它们能够抑制葡萄糖的合成,进而显著地降低血糖,是引发急性低血糖症的主要原因;
其次,虽然人体可以利用果糖提供能量,但相当一部分需要转化为葡萄糖,供器官代谢需要。果糖被人体吸收后会被运到肝脏进行加工,变成葡萄糖。但果糖的GI值(升糖指数)比较低,也就是说肝脏的加工速度不够快,所以无法抵消人体消耗葡萄糖的速度。
同时,“荔枝病”常常与饮食不规律、营养不良、饥饿挂钩。在印度,很多患病的孩子本身就处于营养缺乏状态,葡萄糖的合成被抑制,果糖转换来不及,又没有其他食物补充,这是最终导致低血糖症的原因。
09
“狗药”芬苯达唑能击败肿瘤
一则“患者吃‘狗药’芬苯达唑,两个月肿瘤就消失”的新闻在朋友圈流传,让很多民众将信将疑。
真相
目前并未有临床数据支持
芬苯达唑(PanacurC)是一种用于狗和其他动物驱虫的药物,目前没有临床研究支持该药能治疗癌症,现有的一些支持或反对证据均来自动物实验。
动物实验距离临床试验,乃至成为药物还有很长的距离。通过动物实验却没有通过临床试验的药物不胜枚举。芬苯达唑是一种未经过临床试验的兽药,人吃兽药本身就存在很大风险。
任何一款抗癌药的上市必须经过动物实验、药代动力学研究、临床1-3期研究等多方面的试验,来充分了解药物的安全性、有效剂量、疗效等。从动物实验来看,芬苯达唑的抗癌机制与当前的化疗机制并没有太大区别,所以仅仅凭借极少数特殊案例得出所谓治疗有效的结论,缺乏科学依据。
10
“量子波动速读”可1分钟阅读10万字?
真相
用手翻书根本不可能产生量子波动
量子波动或量子碰撞只能在巨大的“量子对撞机”中产生。单纯用手翻阅书本,根本不可能产生量子波动,所谓“量子波动速读”完全是异想天开。阅读速度受制于神经系统的传递速度,任何速读都得面对人的机体极限,上限不可超越。凡是吹嘘能超出上限提高阅读速度的,都是骗局。据悉,不少地方都开设有量子波动速读等披着高科技外衣的全脑培训班,比如有的培训方宣称不仅可以“一目十行”,还能开发松果体——“松果体打开了,天眼就打开了,闭着眼睛也能看到书中的内容”。而当学生感觉“啥都没学到”时,培训方通常都会表示“学生年龄太大了,小孩儿送进来早的话,早就开天眼了”。其实,松果体跟感知力没有关系。实际上,这些虚假概念和量子力学毫无关系,只是利用前沿科技炒作出来的各种营销宣传。来源:科技日报
医院综合编辑整理
一附院内分泌科诊疗特色
河北医院内分泌科是院级重点学科,国家卫计委授予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内分泌专业)培训基地,是中华医学会授予的糖尿病健康教育管理认证单位,糖尿病院内血糖管理培训实践基地,共青团河北省青年文明号。曾多次获得过院级的“先进科室”、“先进护理集体”等称号。现有医生14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6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2人。硕士生导师3人,博士生(在读博士)2人,医生均为研究生学历。有护士17人,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3人,有2名护士持有糖尿病教育专科护士证。
内分泌科年门诊量4.3万人次,目前门诊开设了生长发育(矮小)门诊、内分泌高血压门诊、糖尿病宣教(免费)门诊、肥胖专病门诊、甲状腺专病门诊、糖尿病门诊、内分泌专家门诊和普通门诊。
内分泌科病房床位65张,年住院人次。科室开设亚专业包括生长发育和儿童性发育(许峥嵘牵头)、内分泌高血压及垂体疾病和成人性腺疾病(谷君牵头)、糖尿病及肥胖(史丽牵头),目前已经开展了甲亢碘治疗、骨质疏松症、生长发育及矮小、内分泌高血压、垂体疾病、性发育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等内分泌专业疾病诊疗,成为一个兼有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以治疗内分泌疾病为特色的专业科室。
1、积极开展内分泌疑难、少见、危重疾病的诊治:作医院,一附院内分泌科积极开展各种内分泌科疑难、少见、危重疾病的诊治,先后收治MODY、Gitelman综合征、特纳综合征、普拉德-威利综合征、卡曼综合征、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雄激素抵抗综合征、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等罕见疾病近30例,河北医院成功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第一批医院,引领张家口的内分泌专业发展。
2、糖尿病的综合治疗:糖尿病治疗的最终目的应该是——长寿和健康、甚至逆转。在治疗中着眼于整体,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并发症的防治和靶器官的保护,而不以单纯降血糖为目标。为了达到长寿、健康和逆转这个目的,糖尿病人必须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减肥、降压、调脂、抗血小板等综合治疗,并在治疗中应注意观察下述指标是否达标:(1)血糖: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2)血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3)血压;(4)体重;(5)症状:包括糖尿病本身症状和多种并发症的症状(6)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运动、情绪和戒烟等。为了达到这些控制目标,许多患者不但要坚持服用降糖药物,同时还要坚持服用调脂药物和降血压药物,坚持进行生活方式调整。只有达到这些治疗目标,才算有效治疗,才有可能防止糖尿病并发症。内分泌科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不懈努力,最终制定了一套糖尿病综合治疗方案,包括开展糖尿病宣教、高血压宣教、高血脂宣教,肥胖宣教使患者认识到综合治疗的价值,开展糖尿病饮食、运动知识培训,开展血糖监测技术培训,开展胰岛素注射技术培训,开展心理辅导和治疗,推广糖尿病新技术应用,配备优质的糖尿病治疗药物,开展糖尿病护理技术培训,努力提高我院的糖尿病综合治疗水平,解决了许多糖尿病患者单一控制血糖而发生的并发症,从而达到让糖尿病患者健康、长寿和逆转的治疗目的。
3、免费开展慢性疾病患者宣教:我科从年开始,一直坚持开展糖尿病患者教育,目前的教育项目包括门诊患者糖尿病宣教(工作日上班时间在内分泌科门诊宣教室开展),病房患者糖尿病宣教(每周三下午开展),糖尿病患者看图对话,同时内分泌科门诊宣教室还开展甲状腺疾病宣教、骨质疏松宣教、高血压宣教、高血脂宣教、肥胖宣教等一系列慢性疾病宣教。这些宣教全部免费进行,为慢性疾病患者提供从预防到临床治疗,以及疾病康复治疗的全方位医疗服务。为更好服务患者自年7月9日开设一附院内分泌科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