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妇产科张晓璐医院
在鲁迅的小说《风波》里有一句“名台词”:这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这“一代不如一代”的源头,便是九斤老太的丈夫出生时有九斤重,而他们的孙子只有七斤,到了曾孙女就只有六斤了——孩子越来越轻。
自古以来中国人似乎对新生儿体重有一种“越重越好”的执念,所谓“八斤的大胖小子”。然而在妇产科医生眼里这只能提示一件事:妊娠期糖尿病。从临床来看,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几乎已经占据了产科门诊的半壁江山,而且很多母婴的不良结局与此有关。
因此,高危产科第一课,我们就来好好梳理一下这个常见的孕期合并症,以及如何避免它对妈妈和宝宝的不良影响。
Q1.我是糖尿病吗?
妊娠合并糖尿病分为2类,最常见的一类是妊娠期糖尿病。这些孕妈只有孕期血糖异常,一旦分娩结束,大多数人血糖就会恢复正常。
还有一类是孕前糖尿病,孕妈本身患有糖尿病,只是怀孕前没有检查过,自己不知道而已。而怀孕又让本就异常的血糖雪上加霜。
另外,具备一些糖尿病的高危因素的孕妇,比如超重,肥胖,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龄怀孕,或者父母姐妹患糖尿病等,在孕期可能需要多次进行筛查,以免漏诊。
Q2.控制血糖太难了,我可以不控制吗?不控制会有什么后果吗?
许多孕妈可能觉得,血糖偏高一点也没关系,或者最多就是宝宝长得大而已。然而实际上,孕期高血糖,无论对妈妈还是对宝宝都是百害无一利。
对于妈妈,血糖控制不良可能会诱发高血压,严重感染,难产、产后出血,而且产后发展成2型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一倍。
对于宝宝,高血糖给TA带来的也不仅仅只是“重”这么简单,TA会更容易发生畸形、早产,长大后更容易发生超重和肥胖,甚至比别的孩子更容易患上糖尿病,继而影响到TA的后代,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这才是真的输在起跑线。
Q3.道理我都懂,可是血糖到底怎么控制?
许多糖妈妈为了控制血糖,陷入了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的怪圈,甚至于不敢吃主食。实际上孕期虽然需要控制血糖,但饮食依然要以碳水化合物为主,一味控碳水,身体会调动脂肪来供能,体现在检查上就是尿酮体阳性,而酮体对宝宝可是有害的哦。
可是主食吃够了血糖就高怎么办?除了数量,食物种类也很重要。同样的碳水含量,血糖负荷越低,对血糖就越友好。通常来说,原型食物比精加工食物血糖负荷更低。所以可以用糙米、土豆等粗粮作为一部分主食(要注意糯米不是粗粮哦)。至于蛋糕奶茶这种食品工业产物,糖妈妈们还是自觉远离吧~
错误的碳水来源
正确的碳水来源
除了“管住嘴”,“迈开腿”也很重要。很多孕妈可能都被建议每天做至少半小时的“中强度运动”,但是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做。运动强度的判断,一句话:运动同时能说话但不能唱歌,就是比较合适的强度。至于运动方式,主要还是结合个人爱好和运动基础,无氧运动(举铁)和有氧运动(散步,游泳,孕妇操等)都有助于平稳血糖、合理控制体重。但是怀孕毕竟是特殊时期,跳跃这种增加盆底压力的运动和潜水、攀岩之类的极限运动还是要避免的。另外,在运动过程中,为了防止低血糖,建议随身携带一点小零食以备不时之需。如果出现了宫缩、见红或者胎动异常还是要暂停运动,毕竟控糖的目的是母婴安全,舍本逐末就不划算啦。
如果饮食控制、体育锻炼都做得足够好了,血糖还是不达标,或者血糖虽然控制到位了,但是尿酮体出来了,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考虑使用药物降糖了。孕期控糖最常用的药物是胰岛素,它不能通过胎盘,所以不用担心会对宝宝产生不良影响哦。
Q4.“卸货”之后是不是就可以放飞自我了?
很遗憾,并不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会患妊娠期糖尿病说明身体对葡萄糖的耐受能力本身就比较差,如果不加控制,一定比孕期血糖正常的人更容易患糖尿病。因为少部分糖妈妈产后会发展成2型糖尿病,所以产后6到12周一定要复查以明确诊断。即便血糖已经恢复正常,也依然需要规律的复查随访。有再生育计划的妈妈推荐至少每年复查一次,没有再生育计划的妈妈也至少每3年复查1次。这里我们鼓励有节制的饮食和规律的锻炼成为每个人的生活习惯,而不只是孕期控糖的手段。
医院已开设高危产科门诊,如果在控糖、待产等方面有任何困扰,都可以前来咨询,我们经验丰富的产科医生会为各位孕妈悉心解答。除糖尿病外,产检有其他异常发现的孕妈们,也欢迎前来咨询,产科的医护人员都会尽力为您保驾护航。最后,祝我们每一位妈妈都顺顺利利迎来自己的小天使。
原标题:《金医健康|高危产科第一课:妊娠合并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