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策、资金三把利剑夹击债市
9 月14 日,央行年内第五次上调基准利率,短期内将直接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进一步推动国内的流动性过度增长,增大紧缩调控压力。货币调控*策间隔期的缩短将使市场心态再度趋于谨慎,收益率曲线预计将整体上移。央票的发行利率仍将是收益率调整的重要风向标,但其指导性作用可能会弱于前几次加息。
本周美联储决定降息。考虑到中国刚刚宣布加息,我们认为,这意味着中美两国在利率*策上现实地出现了背道而驰的局面。而其客观效果之一,是可能在短期内直接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助推国际投机性资金加速流向中国,进一步推动国内的流动性过度增长,增大紧缩调控压力。
此次中国加息距上一次加息时间不足一月,*策间隔期的缩短彰显有关方面调控的决心和毅力。进入下半年,*策密度和力度与上半年相比未出现放缓迹象,因此本次加息将使原本有所放松的市场心态再度趋于谨慎,进而可能会影响机构的投资信心及投资进度安排。不过,由于市场对年内再加息有一定预期,定向央票的发行又使市场有一周的时间对加息提前有所反应,因此,我们预计本次加息后债市心态在一段时间内将大体稳定但稳中趋紧。事实上,经历四次加息后,单一的加息因素对债市的影响可能会相对温和,但是,CPI上升势头强于预期,信贷货币投资等宏观数据热度不减,特别国债密集发行,近期资金面骤然紧张等因素与加息的合力将使市场承受的压力增大,收益率曲线预计将整体上移。
央票的发行利率仍将是收益率调整的重要风向标,但其指导性作用可能会弱于前几次加息。一方面,1Y央票如果继续低量发行,则发行利率升幅有可能在10BP 左右,但如果资金面持续紧张,回购利率居高不下,则短期收益率的调整幅度可能会超出央票发行利率的上升幅度。另一方面,本周公开市场可能仍然是净投放,3年期央票本周能否恢复发行还存在不确定性,如果3Y央票本周继续停发,则中长期收益率的调整可能更多地要受特别国债发行利率的影响。自7月底以来的债市反弹的主要支撑力量是配置型机构投资需求的释放,而面临2000亿元长期国债的集中供给,长债的供求关系将发生明显变化,在此过程中,配置需求或许能大体稳定,但对长债要求的收益率却可能逐步上升,相应带动中长期收益率展开调整。
通胀与信贷扩张势头是决定后续利率*策的主导因素。就平均通胀水平而言,我们预计全年CPI 涨幅约在4.5%附近,明年即使通胀水平下降,可能也位于3.8%左右的较高水平,因而从保证一定水平的实际利率为正的角度出发,存款利率仍有上调空间。就信贷扩张势头而言,如果信贷需求和投资扩张没有明显的下降,并且同样考虑通胀上升对实际利率的影响,贷款利率也存在上调空间。今年多家银行的上市及发债行为表明,各类银行都在积极补充资本为日后的资产扩张奠定基础,不难推测,明年上半年信贷扩张势头仍将强劲。
综合上述因素,我们认为,四季度再度加息的可能性仍然不能排除。尽管美国进入降息周期会使人民币的利率*策面临更复杂的外部环境,但是本次加息已表明未来中国的利率决策将以国内调控需要为主导,而对于人民币因升息而承受的更大的升值压力,可能会通过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创新流动性对冲手段、加强资本管制,以及抑制房地产、股票等资产价格过快上涨等措施来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