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多囊卵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血液系统之贫血考点解析 [复制链接]

1#


  本章节特点:
  内容抽象,难点多
  对策:彻底理解+练习


  血细胞形成图
  


  血液系统疾病
  1.★贫血(概述、IDA,巨幼贫,AA,溶贫)
  2.★白血病(MDS,AL,CML)
  3.☆淋巴瘤
  4.多发性骨髓瘤(新增)
  5.出血性疾病(两紫癜,DIC)
  6.白细胞减少和和粒细胞缺乏症
  7.☆输血


  贫血概述
  (1)概念
  (2)分类★
  (3)临床表现
  (4)诊断
  (5)治疗原则


  

第一章 贫 血


  1.概述

成年男性

成年女性

妊娠期

Hb

g/L

g/L

g/L


  
  
  诊断标准(地中海平面)


  2.分类
  (1)按贫血进展速度分分为急性贫血和慢性贫血。
  (2)按血红蛋白浓度分

血红蛋白浓度

30g/L

30~59g/L

60~90g/L

90g/L

贫血严重程度

极重度

重度

中度

轻度


  (3)按骨髄红系增生情况分分为增生不良性贫血(如再障)和增生性贫血(除再障外的贫血)


  (4)按红细胞形态分(8版内科学数据) 

类 型

MCVfl

MCHC%

注:MCH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V为红细胞平均体积

大细胞性贫血

32~35

巨幼细胞贫血,MDS

正常细胞性贫血

80~

32~35

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80

<32

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铁利用障碍),海洋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


  


  (5)根据病因及发病机制分

红细胞生成减少

造血干祖细胞异常

再障,纯红细胞再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

造血调节异常

骨髓基质细胞受损mdash;骨髓坏死,纤维化,硬化,肿瘤骨髓转移造血调节因子异常mdash;干细胞因子(SCF),IL,GM-CSF,G-CSF,EPO,TPO均有正负调控造血作用

造血原材料不足/利用障碍

缺铁和铁利用障碍性贫血(血红素合成异常性贫血)叶酸或VitB12缺乏或利用障碍性贫血

红细胞破坏过多

溶血性贫血,遗传性球细胞增多症,蚕豆病,地中海贫血

红细胞丢失过多

急性失血性贫血,慢性失血性贫血


  注意:
  ①缺铁性贫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贫血。
  ②红细胞丢失过多性贫血也称为失血性贫血。


  属于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的是
  A.巨幼细胞性贫血
  B.骨髓病性贫血
  C.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D.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E.慢性病性贫血

『正确答案』D


  血红素合成障碍所致的贫血是
  A.缺铁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海洋性贫血
  D.巨幼细胞贫血
  E.慢性病贫血

『正确答案』A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是
  A.骨髄造血功能衰竭
  B.红细胞破坏过多
  C.红细胞寿命缩短
  D.造血原料缺乏
  E.红细胞内在缺陷

『正确答案』A


  


  3.临床表现(略,见个论)
  4.诊断
  ①确立诊断:Hb和红细胞计数是确定贫血的可靠指标,Hb还可判定贫血的严重程度;
  ②明确贫血类型
  ③病因诊断贫血诊断最重要的是病因诊断
  诊断方法
  包括病史、临床表现、体检及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反映骨髓幼红细胞增生程度的最可靠指标是
  A.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计数
  B.网织红细胞百分率
  C.网织红细胞绝对值
  D.出现有核红细胞
  E.红细胞内出现Howell-Jolly小体

『正确答案』C


  5.治疗原则
  (1)对症治疗:输血
  (2)对因治疗
  ①缺铁贫应补铁,同时治疗导致缺铁的原发病。
  ②巨幼细胞贫血应补充叶酸或VitB12。
  ③溶贫采用糖皮质激素、脾切除术。
  ④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行脾切除有肯定疗效。
  ⑤造血干细胞质异常性贫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补:贫血部分常考的实验室检查

红细胞形态

球形红细胞增多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椭圆形红细胞

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

靶形红细胞

海洋性贫血

试验

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

自身免疫性溶贫

酸溶血试验(Ham)

PNH

血红蛋白电泳

海洋性贫血

红细胞脆性试验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一、缺铁性贫血
  临床过程
  体内铁贮存减少细胞内缺铁造血原料减少IDA
  1.铁代谢

吸收部位

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VitB12回肠)

吸收形式

食物中铁以Fe3+为主,在酸性环境中或有还原剂如VC存在下还原成Fe2+便于吸收,动物铁更好吸收

影响因素

咖啡、蛋类、茶、菠菜等可抑制铁的吸收

转运

转铁蛋白

贮存

贮存形式有两种:铁蛋白和含铁血*素


  属于贮存铁的是
  A.血红蛋白铁
  B.肌红蛋白铁
  C.转铁蛋白结合的铁
  D.乳铁蛋白结合的铁
  E.含铁血*素

『正确答案』E


  2.病因及发病机制
  (1)病因
  (2)发病机制(少考)

摄入不足

需求增加(婴幼儿、妊娠、哺乳期妇女)、偏食(青少年)、长期食物中缺铁

吸收障碍

胃大部切除、胃肠道功能紊乱(长期腹泻、慢性肠炎)、转运障碍(无转铁蛋白血症、肝病)

丢失过多

如各种失血,以慢性失血最常见(男性为痔出血、女性为月经过多)


  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病因是
  A.慢性胃炎
  B.慢性肝炎
  C.慢性溶血
  D.慢性感染
  E.月经过多

『正确答案』E


  3.临床表现

原发病

消化性溃疡引起的黑便,血便,女性月经量增多

组织缺铁表现

全身

易感染

精神S

精神行为异常(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异食癖),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

口腔

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口角炎、Plummer-Vinson综合征(缺铁性吞咽困难)

指甲

变薄、反甲、匙状甲

贫血表现

乏力、易倦、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心悸、气短、纳差等;有苍白、心率增快


  


  男,45岁。便血、面色苍白3个月。血常规:Hb60g/L,MCV72fl,MCHC27%,WBC8.0times;/L,Pltl38times;/L,网织红细胞0.。最可能出现的特有临床表现是
  A.酱油色尿
  B.匙状甲
  C.皮肤瘀斑
  D.肝、脾肿大
  E.巩膜*染

『正确答案』B


  4.实验室检查(8版内科学数据)

血象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体积小,中心淡染区扩大。MCV<80fl,MCH<27pg,MCHC<32%。

骨髓象

红系mdash;增生活跃(中晚幼RC为主)粒系、巨核系mdash;正常;“核老幼浆”现象。骨髓铁染色细胞外铁和细胞内铁均明显减少

铁代谢

血清铁降低(<8.95μmol/L),总铁结合力升高(>64.44μmol/L),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15%),(血清铁蛋白低于12μg/L)

卟啉

增高

血清转铁蛋白受体

sTfR测定是迄今反映缺铁性红细胞生成的最佳指标,sTfR>26.5mmol/L可诊断缺铁


  
  


  补:易混的概念

血清铁SI(装车铁)装有货物的卡车

生理状态下转铁蛋白仅33%~35%与铁结合称~

未饱和铁结合力UIBC

指2/3未被结合的转铁蛋白称为~

总铁结合力TIBC(总铁运输力)能运货的卡车

转铁蛋白饱和度TS(装车铁比例)不记!

TS=SI/TIBCtimes;%;正常值=33%

红细胞游离卟啉测定FEP

升高表示血红素合成有障碍(缺铁贫升高!)


  缺铁贫外周红细胞形态缺铁贫骨髓象
  


  下列疾病中,骨髓有核红细胞出现“核老浆幼”现象的是
  A.巨幼细胞贫血
  B.急性红血病
  C.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D.缺铁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正确答案』D


  成年典型缺铁性贫血患者,下列血象结果中不支持的是
  A.WBC18times;/L
  B.MCV76fl
  C.网织红细胞0.02
  D.MCHC28%
  E.Plttimes;/L

『正确答案』A


  网织红细胞正常值0.~0.
  MCV<80fl,MCHC


  5.诊断
  铁蛋白<12μg/L+骨髓小粒染铁消失+小细胞(MCV<80fl,MCH<27pg,MCHC<32%)低色素性贫血(Hb低)+RBC中心淡染区扩大


  6.鉴别诊断

发病机制

贫血类型

血清铁及铁蛋白

总铁结合力

转铁蛋白饱和度

备注

铁粒幼细胞性

铁利用障碍

小细胞低色素

uarr;uarr;

darr;(不低新版)

uarr;

禁铁

缺铁性贫

缺铁

小细胞低色素

darr;darr;

uarr;

darr;

补铁

海洋性

珠蛋白生成障碍

小细胞低色素

uarr;uarr;

N

uarr;

移植

慢性疾病性

巨噬C吸收Fe>释放

小细胞性

darr;uarr;

darr;

darr;

原发病


  1.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改变是
  2.慢性病性贫血患者的改变是
  A.血清铁增加,铁蛋白增加,总铁结合力降低
  B.血清铁降低,铁蛋白降低,总铁结合力升高
  C.血清铁降低,铁蛋白增加,总铁结合力升高
  D.血清铁降低,铁蛋白降低,总铁结合力降低
  E.血清铁降低,铁蛋白增加,总铁结合力降低

『正确答案』BE


  7.治疗(8版内科学数据)

找病因

去除病因

补铁治疗

首选口服铁剂。如硫酸亚铁mg;右旋糖酐铁首剂50mg。餐后服用副作用小,与VC同服可加强铁的吸收网织红细胞首增高,高峰治疗后5~10天,2周后HBuarr;,2月恢正常。HB正常仍口服4~6月,待铁蛋白正常后停药

肌注适应证mdash;mdash;不能口服铁剂;口服吸收障碍者最常用mdash;mdash;右旋糖酐铁,肌肉注射,50mg,qd或q2d


  缺铁贫血补铁剂,网红十日高峰立,血红蛋白两周起,二月恢复至山底
  血红蛋白正常后,继续铁剂四至六。铁蛋正常才停药,这样治疗才有效


  小结:
  诊断=痔疮或月经多+血清铁或铁蛋白降低+总铁结合力升高
  检查:铁蛋白(首选)、血清铁(次选)、金标准(骨髓)
  治疗:口服铁剂+VC,必要肌肉注射铁剂


  男性,55岁。3个月来乏力、面色苍白,体重下降6kg。既往体健。化验Hb60g/L,RBC3.0times;/L,WBC8.2times;/L,Plttimes;/L,外周血涂片见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为找贫血的原因,首选的检查是
  A.腹部B超
  B.血清铁蛋白
  C.尿常规
  D.大便潜血
  E.骨髓检查

『正确答案』D


  女,31岁。2年前因胃出血行胃大部切除术,近1年半来头晕,乏力,面色逐渐苍白,平时月经量稍多。检查:Hb76g/L,RBC3.1times;/L,WBC5.3times;/L,网织红细胞0.。在进行体格检查时,不可能出现的体征是
  A.皮肤干燥,毛发干燥易脱落
  B.行走不稳,深感觉减退
  C.口腔炎、舌乳头萎缩
  D.指甲变脆,变平或匙状甲
  E.心尖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正确答案』B


  女,30岁。乏力、头晕伴月经过多半年。化验:HB60g/L,RBC3.1times;/L,WBC7.3times;/L,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该患者最可能的化验结果是
  A.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降低,红细胞游离原卟啉降低
  B.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降低,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增高
  C.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增高
  D.血清铁增高,总铁结合力增高,红细胞游离原卟啉降低
  E.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红细胞游离原卟啉降低

『正确答案』C


  诊断缺铁性贫血最肯定的依据是
  A.有慢性失血史
  B.血涂片见典型小细胞低色素性红细胞
  C.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D.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
  E.血清铁降低

『正确答案』D


  缺铁性贫血的补铁治疗中,下列属于无机铁的是
  A.琥珀酸亚铁
  B.右旋糖酐铁
  C.富马酸亚铁
  D.硫酸亚铁
  E.山梨醇铁

『正确答案』D


  女性,30岁。月经量多已2年,近3个月来感乏力、头晕、心悸。查血红蛋白65g/L,白细胞6.0times;/L,血小板times;/L。骨髓象:粒比红为1:1,红细胞增生活跃,中晚幼红细胞45%,体积小,胞质偏蓝。治疗首选
  A.肌注维生素B12
  B.口服铁剂
  C.输注铁剂
  D.脾切除
  E.口服叶酸

『正确答案』B


  二、巨幼细胞贫血
  联系生化:四氢叶酸是一碳单位的载体
  分类:营养性或恶性贫血(内因子缺乏)
  


  (1)发病机制mdash;mdash;叶酸代谢及缺乏原因
  

本质

蝶啶、对氨基苯甲酸及L-谷氨酸组成属维生素B族,富含于新鲜水果、蔬菜、肉类食品中

吸收与代谢

食物中的叶酸经长时间烹煮,可损失50%~90%。叶酸主要在十二指肠及近端空肠吸收

缺乏原因

摄入减少:食物加工不当及偏食

需要量增加:婴幼儿、青少年、妊娠和哺乳妇女、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慢性感染、肿瘤等

吸收障碍:腹泻、小肠炎症等

利用障碍:抗核苷酸合成药物如甲氨蝶呤

叶酸排出增加:血液透析、酗酒可增加叶酸排出


  发病机制mdash;VitB12代谢及缺乏原因
  

存在形式

甲基钴胺素形式存在于血浆,以脱氧腺苷钴胺素形式存于肝及其他组织

代谢

来源

动物肝、肾、肉、鱼、蛋及乳品类食品

吸收

1μg/日需要量,经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rarr;与内因子结合形成IF-B12复合物rarr;回肠末端吸收入血

缺乏原因

摄入减少

如完全素食者

吸收障碍

①内因子缺乏,如恶性贫血、胃切除、胃黏膜萎缩等;②胃酸和胃蛋白酶缺乏;③胰蛋白酶缺乏;④肠道疾病;⑤先天性内因子缺乏或VitB12收障碍;⑥药物(对氨基水杨酸、新霉素、二甲双胍、秋水仙碱和苯乙双胍等)影响;⑦肠道寄生虫(如阔节裂头绦虫病)或细菌大量繁殖可消耗VitB12

利用障碍

先天性及药物作用


  2.临床表现

血液系统

起病缓,常有面色苍白、乏力、耐力下降、头昏、心悸等贫血症状。重者全血细胞减少,反复感染和出血。少数患者可出现轻度*疸

消化系统

口腔黏膜、舌乳头萎缩,舌面呈“牛肉样舌”

神经系统

可出现对称性远端肢体麻木,深感觉障碍如振动感和运动感消失;共济失调或步态不稳;锥体束征阳性、肌张力增加、腱反射亢进等

精神症状

抑郁、失眠、记忆力下降、谵妄、幻觉、妄想甚至精神错乱、人格变态等


  3.实验室检查(8版内科学数据)

血象

大细胞性贫血,重者全血细胞减少,

骨髓象

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呈“核幼浆老”

VB12\叶酸测定

血清VitB12缺乏,低于74pmol/L(ng/ml)。血清叶酸缺乏,低于6.8nmol/L(3ng/ml),红细胞叶酸低于nmol/L(ng/ml)

其他

胃酸降低、恶性贫血

内因子抗体及Schilling试验阳性

VitB12缺乏时

伴尿高半胱氨酸24小时排泄量增加

血清间接胆红素可稍增高


  4.诊断与鉴别诊断
  营养史/用药史+贫血+精神症状+骨髓+叶酸/VitB12测定+诊断性治疗(1周网织红升高者考虑缺乏叶酸和VitB12)=巨幼贫
  鉴别诊断:
  1.三系减低时
  2.出现巨幼红细胞时:MDS
  3.MM(红细胞呈缗钱状,仪器检测MCV偏大)


  5.治疗(8版内科学数据)

原发病的治疗

(如胃肠道疾、自身免疫病等)的MA,应积极治疗原发病;用药后继发的MA,应酌情停药

补充缺乏的营养物质

叶酸

口服5~10mg3次/日

维生素B12

肌注μg/d,2/周。无VitB12吸收障碍者可口服;若有神经系统表现,治疗维持半年到1年;恶性贫血患者,治疗维持终生

预防

饮食习惯

纠正偏食及不良烹调习惯(误时间过长)

高危人群

婴幼儿及时添加辅食;青少年和妊娠妇女多补充新鲜蔬菜,亦可口服小剂量叶酸或VitB12预防;应用干扰核苷酸合成药物治疗的患者,应同时补充叶酸和VitB12


  小结
  诊断=贫血+神经系统症状+低蛋白血症+牛肉样舌
  首选检查:叶酸及VitB12检测
  治疗:纠正原发病(首先)+补充叶酸及VitB12


  小结:
  两条线红细胞及血红蛋白
  红细胞mdash;mdash;主要与质量有关
  血红蛋白(血色素)mdash;mdash;主要与铁有关
  故:红细胞减少较血红蛋白多mdash;mdash;巨幼贫
  
  血红蛋白减少较红细胞多mdash;mdash;缺铁贫
  


  孕期出现巨幼细胞性贫血主要是由于缺乏
  A.维生素B12
  B.泛酸
  C.叶酸
  D.蛋白质
  E.铁

『正确答案』C


  女,58岁。纳差、上腹部不适3年。胃镜检查示:胃粘膜变薄,皱襞稀疏。血红蛋白86g/l,MCVfl。该患者应主要补充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C
  B.维生素A
  C.维生素E
  D.维生素K
  E.维生素B12

『正确答案』E


  A.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B.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生理性贫血


  末梢血象中红细胞数目降低比血红蛋白量降低更明显的是

『正确答案』A


  末梢血象中血红蛋白量降低比红细胞数目降低更明显的是

『正确答案』B


  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的是

『正确答案』E


  三、再生障碍性贫血

定义及分型

一种获得性骨髓造血衰竭症分型少考略

病因

①药物:氯(合)霉素、磺胺药、保泰松、苯妥英钠等;②化学*物:苯和杀虫剂;③放射线;④病*感染:肝炎后再障等;⑤其他因素:PNH、SEL等。


  发病机制
  


  下列有关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的检查结果,错误的是
  A.血清IL-2水平增高
  B.血清TNF水平增高
  C.CD4+T细胞增高
  D.CD8+T细胞增高
  E.CD25+T细胞增高

『正确答案』C


  引起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最常见的病因是
  A.药物及化学物质
  B.物理因素
  C.病*感染
  D.细菌感染
  E.营养因素

『正确答案』A


  诊断要点

急性再障

慢性再障

起病

出血

严重,常发生在内脏

轻,皮肤、黏膜多见

感染

严重,常发生肺炎和败血症

轻,以上呼吸道为主

血象

N<0.5times;/L

N>0.5times;/L

血小板计数

<20times;/L

>20times;/L

网织红细胞

<15times;/L

>15times;/L


  注:急性再障(重型再障)mdash;mdash;SAA
  
  慢性再障(非重型再障)mdash;mdash;NSAA
  续表

急性再障

慢性再障

骨髓象

多部位增生极度减低,造血细胞极度减少,非造血细胞(如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网状细胞)增多,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或缺如

骨髓灶性造血,增生程度不一,增生灶内主要为幼红细胞,且主要系晚幼红细胞

预后

不良,需尽快骨髓移植或ATG等免疫抑制治疗

较好,生存期长雄激素综合治疗


  


  支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的是
  A.网织红细胞绝对值18times;/L
  B.血小板计数10times;/L
  C.中性粒细胞计数1.0times;/L
  D.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减低
  E.骨髓全片见巨核细胞8个

『正确答案』B


  鉴别诊断

恶组

多伴高热,出血倾向重,常伴肝脾大及*疸。骨髓中可见一定数量的异常组织细胞

PNH

不发作型临表酷似再障,但骨髓增生活跃,尿含铁血*素阳性,Ham+,NAPdarr;,AA,NAPuarr;

MDS

难治性贫血(RA)易与再障混淆MDSmdash;RA可有全血细胞减少,但骨髓增生,有病态造血

AL

低增生性AL有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减低,幼稚细胞>30%


  治疗(8版内科学数据)

急性再障

慢性再障

首选

ALG10~15mg/(kgmiddot;d)

雄激素(司坦唑醇、丙睾酮等)疗程至少6个月+CSA

次选

骨髓移植

骨髓移植

备选

环孢素A3~5mg/(kgmiddot;d)口服

其他

输血、造血刺激因子(GSF,EPO等)


  可能考到的药物不良反应:
  环孢素Amdash;mdash;肝肾*性作用、多毛、牙龈肿胀、肌肉震颤
  雄激素mdash;mdash;男性化作用、肝损害、肝内胆汁淤积、水钠潴留
  


  可进行骨髓移植治疗的贫血是
  A.巨幼细胞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D.慢性病贫血
  E.缺铁性贫血

『正确答案』B


  慢性再障的治疗首选
  A.丙酸睾丸酮肌肉注射
  B.造血干细胞移植
  C.维生素B12肌注
  D.抗胸腺球蛋白
  E.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口服

『正确答案』A


  下列实验室检查结果中,支持再生障碍性贫的是
  A.外周血出现有核红细胞
  B.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减低
  C.NAP减低
  D.骨髓中巨核细胞减低
  E.骨髓中非造血细胞减低

『正确答案』D


  四、溶血性贫血
  1.概述:红细胞破坏>生成rarr;贫血

概念

骨髓代偿<溶血rarr;溶贫

肝脏处理胆红素<溶血rarr;*疸

分类

按发病机制分类(红细胞内外异常)

血管内溶血及血管外溶血分类(常考)

原位(BM)溶血:本质血管外溶血,见于MDS与巨幼贫


  (1)红细胞内异常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膜异常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支架异常;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口形细胞增多症。

酶的异常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还原型辅酶Ⅱdarr;rarr;无足够的还原物氧化剂溶血ndash;蚕豆病

血红蛋白的异常

珠蛋白肽链合成量的不正常引起的称海洋性贫血


  


  (2)红细胞外异常引起的溶血(附)

因素

举例

免疫因素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新生儿同种免疫溶血病、药物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感染因素

见于疟疾、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及支原体肺炎等

化学因素

苯肼、砷化氢、蛇*、药物等

物理与机械因素

大面积烧伤、人造心脏瓣膜、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行*性血红蛋白尿等

其他

脾亢


  


  (3)血管内外溶血鉴别

血管内溶血

血管外溶血

病因

红细胞在血液循环中遭到破坏,血红蛋白释放引起症状

单核-巨噬S吞噬(脾),释放血红蛋白分解为珠蛋白和血红素(进入内皮S)

血红蛋白尿

含铁血*素尿

血红蛋白血症

游离胆红素

不高

增高

*疸

重,明显

常考病因

血型不合输血,PNH

溶贫,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巨幼贫,MDS(原位溶血)

起病

急性溶血

慢性溶血

临床症状

①头痛、呕吐、高热②腰背四肢酸痛,腹痛③酱油色小便④面色苍白与*疸⑤严重者有周围循环衰竭、少尿、无尿

起病缓慢,症状轻微,有贫血、*疸、肝脾大三个特征


  
  附:正常红细胞代谢
  


  血管外溶血时,红细胞破坏的最主要场所是
  A.骨髓
  B.肾
  C.肝
  D.脾
  E.心脏

『正确答案』D


  血型不合输血后,病人出现严重溶血反应,实验室检查的重要依据是
  A.含铁血*素尿
  B.血尿
  C.血红蛋白尿
  D.网织红细胞增高
  E.尿胆原(+)

『正确答案』C


  2.临床表现(原创总结sims)
  按溶血过程缓急分
  急性:严重腰背四肢酸痛、头痛、呕吐、寒战,随后出现高热、面色苍白和*疸,严重者休克及肾衰
  慢性:有贫血、*疸、脾大三个特征
  根据红细胞破坏场所分
  血管内asymp;急性溶血
  本质:血管内破裂
  血管外asymp;慢性贫血
  本质:血管外破坏,如脾脏破坏


  3.实验室检查mdash;mdash;反映红细胞破坏加速的证据
  ①红细胞生存期缩短。
  ②血红蛋白分解代谢增高,如间胆增高,尿胆原增加,粪胆原排泄增加。
  ③血清乳酸脱氢酶活性增高。
  ④游离血红蛋白增高,血浆结合珠蛋白降低,血红蛋白尿。
  ⑤含铁血*素尿及尿铁排泄增多
  实验室检查mdash;mdash;反映红细胞代偿性增高的证据
  ①外周血改变:网织红细胞增多(可达0.05~0.20),部分红细胞含核碎片,如Howell-Jolly小体、Cabot环。
  ②骨髓改变:增生明显活跃,红细胞代偿性增生,主要为中晚幼红细胞。
  ③血浆铁转运率增髙。
  


  溶血性贫血时,能提示骨髓代偿性增生的实验室检查是
  A.周围血出现晚幼红细胞
  B.周围血出现破碎红细胞
  C.血清胆红素增高
  D.血清结合珠蛋白降低
  E.尿含铁血*素试验阳性

『正确答案』A


  实验室检查(重点各种试验)

RBC寿命缩短

RBC非正常形态,出现球、棘、靶等形、噬红现象及自身凝集反应、Heinz小体、渗透性脆性增加等mdash;mdash;(溶血最可靠指标)

试验

渗透脆性试验脆性uarr;mdash;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渗透脆性试验脆性darr;mdash;海洋贫、缺铁贫;Coombs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mdash;自身免疫性溶贫Ham试验(酸溶血试验)+CD55、CD59阳性mdash;PNH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mdash;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蚕豆病)


  


  
  Howell-Jolly小体 cabot环
   红细胞碎片


  4.诊断步骤
  (1)确定是否存在溶血(贫血+有无红细胞破坏+有无骨髓增生活跃等)
  (2)初步判断溶血性贫血的类型(血管内外溶血)
  (3)确定溶血性贫血的病因(各种试验)
  5.治疗

去除病因

避免肯定的化学,物理因素最合理,最根本的治疗

糖皮质激素

自身免疫性溶贫首选,贫血纠正后宜减量长期维持治疗,至少3~6个月如无效可用CSA

切脾

RBC主要在脾脏破坏者:如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部分海洋性贫血;大剂量激素治疗的免疫性溶贫


  男性患者,13岁。食蚕豆后突感畏寒,发热,皮肤发*。血红蛋白70g/L,网织红细胞0.15,尿胆原阳性,胆红素阴性。对明确诊断最重要的检查是
  A.血总胆红素测定
  B.酸化血清溶血试验
  C.抗人球蛋白试验
  D.骨髓检查
  E.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正确答案』E


  附: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病因及发病机制

红细胞膜异常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红细胞膜骨架蛋白有异常rarr;红细胞膜通透性增加rarr;红细胞呈球形rarr;通过脾脏溶血

临床表现

贫血、*疸和脾大为主要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血涂片

球形细胞增多(10%以上)

渗透性脆性试验

细胞在0.51%~0.72%的盐水中就开始溶血,在0.45%~0.36%时已完全溶血

治疗

手术

脾切除对本病有显著疗效

药物

溶血或贫血严重时应加用叶酸

支持

贫血严重时需输浓缩红细胞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1.分型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系因免疫调节功能发生异常,产生抗自身红细胞抗体致使红细胞破坏的一种溶血性贫血。根据致病抗体作用于红细胞时所需温度的不同,分为温抗体型和冷抗体型2种
  2.诊断和治疗

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冷抗体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致病抗体

多为IgG或C3,少数为IgM

多数为IgM

抗体特性

不完全抗体,37℃最活跃

完全抗体,20℃最活跃

临床表现

贫血,*疸,脾轻中度肿大(50%)

贫血,血红蛋白尿,腹痛,脾大

辅助检查

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Coombs试验)

冷凝集素综合症mdash;血中冷凝集素滴度高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mdash;冷热溶血试验阳性

治疗

糖皮质激素,脾切除术

保暖是最重要的治疗措施


  女,20岁。面色苍白、乏力、心悸1周。实验室检查:Hb65g/L,WBC9.4times;/L,Plttimes;/L,网织红细胞0.12,Coombs试验阳性,该患者首选的治疗措施是
  A.脾切除
  B.应用硫唑嘌呤
  C.应用环孢素A
  D.应用糖皮质激素
  E.输注红细胞

『正确答案』D


  女,25岁,3个月来乏力伴四肢关节痛、脱发,脾肋下1cm。化验:HB70g/L,WBC7.0times;/L,N0.72,L0.25,M0.03,PLTtimes;/L,网织红细胞0.10,尿蛋白(++),血肌酐93μmol/L,酸溶血试验阴性,骨髓检查示增生明显活跃,粒红比例倒置。最可能的诊断是
  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B.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C.脾功能亢进
  D.肾性贫血
  E.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正确答案』A


  发生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时,部分红细胞可出现的异常形态是
  A.泪滴状
  B.棘形
  C.球形
  D.捆圆形
  E.镰刀形

『正确答案』C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的诊断与治疗

本质

是一种获得性造血干细胞良性克隆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与睡眠有关、间歇发作的慢性血管内溶血和血红蛋白尿,可伴有全血细胞减少或反复血栓形成。

临床表现

血红蛋白尿

血红蛋白尿为首发症状者占1/4,尿液外观为酱油或红葡萄酒样;伴乏力、胸骨后及腰腹疼痛、发热等。早晨较重,下午较轻。

血细胞减少

有不同程度贫血,可全血细胞减少,称再障-PNH综合征,从而导致感染和出血

血栓形成

肝静脉血栓形成


  实验室检查

血象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中到重度。

骨髓象

骨髓增生活跃,尤以幼红细胞为甚。晚期增生低下

特异性血清学试验

酸溶血试验(Ham试验)

特异性高,敏感性差。

蛇*因子溶血试验

特异性强,敏感性优于酸溶血试验

流式细胞术

红、淋、粒、单核细胞细胞膜上CD55和CD59表达下降


  治疗与预后

治疗

原则

尽量避免感染、劳累等诱发因素,以免加重PNH的病情

支持治疗

输血

输注洗涤红细胞

雄激素

司坦唑醇等刺激红细胞生成

铁剂

小剂量治疗(1/3~1/10),如有溶血停用

控制急性溶血

右旋糖酐、碳酸氢钠、糖皮质激素

血栓的预防

口服华法林

预后

中位存活期约10年


  诊断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最有意义的血细胞膜免疫标志是
  A.CD19、CD20
  B.CD3、CD4
  C.CD33、CD34
  D.CD33、CD8
  E.CD55、CD59

『正确答案』E


  课后练习


  男性,60岁。常年素食,乏力,“牛肉舌”,实验室检查:VitB12<ng/ml。最可能的诊断为
  A.缺铁性贫血
  B.溶血性贫血
  C.巨幼细胞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地中海贫血

『正确答案』C


  男性,50岁,5年前因胃癌行全胃切除,近一年来渐感头晕、乏力、活动后心慌,化验提示RBC1.5times;/L,血小板65times;/L,网织红0.02,MCVfl,最可能的是
  A.缺铁贫
  B.巨幼贫
  C.再障
  D.溶血性贫血
  E.骨髓病性贫血

『正确答案』B


  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最常见于
  A.缺铁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巨幼细胞性贫血
  D.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E.溶血性贫血

『正确答案』B


  男,15岁。贫血伴尿色*6年,未诊治。其弟弟有类似表现。査体:巩膜轻度*染,脾肋下2cm。检查:Hb70g/L,MCV70fl,MCHC29%,网织红细胞0.09,尿胆红素(-),尿胆原强阳性。下列检査对诊断最有帮助的是
  A.酸溶血试验
  B.自体溶血试验
  C.Coombs试验
  D.血红蛋白电泳
  E.红细胞脆性试验

『正确答案』E


  难题:题眼如下
  1.患者有遗传史
  2.尿胆红素(-),尿胆原强阳性,说明是血管外溶血
  3.Hb70g/L,MCV70fl,MCHC29%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故PNH不选mdash;mdash;这是血管内溶血
  故自免溶贫不选mdash;mdash;没有遗传史


  A.贫血,网织红细胞20%,Coombs试验(+)
  B.贫血,*疸,Ham试验(+)
  C.贫血,网织红细胞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减少
  D.贫血,红细胞体积小,成熟红细胞苍白区扩大
  E.贫血、红细胞体积正常,末梢血原始粒细胞>40%


  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正确答案』A


  2.缺铁性贫血

『正确答案』D


  由红细胞膜异常引起的贫血性疾病是
  A.蚕豆病
  B.不稳定血红蛋白病
  C.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D.镰状细胞贫血
  E.地中海贫血

『正确答案』C

一次通过执业医师考试秘籍!点击查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