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多囊卵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试管宝宝养成记多囊卵巢综合征 [复制链接]

1#

多囊卵巢是怎么形成的?


  一、肾上腺功能异常


  女性若是出现肾上腺合成街体激素出现紊乱,会使得肾上腺皮质功能的过分亢进,从而造成过量的分泌雄激素,则会引起无排卵症状的出现,从而导致多囊卵巢的产生。


  二、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异常


  由于垂体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敏感性增加,分泌过量LH,刺激卵巢间质、卵泡膜细胞产生过量雄激素。卵巢内高雄激素抑制卵泡成熟,不能形成优势卵泡,但卵巢中的小卵泡仍能分泌相当于早卵泡期水平的雌二醇,加之雄烯二酮在外周组织芳香化酶作用下转化为雌酮,形成高雌酮血症。


  持续分泌的雌酮和一定水平雌二醇作用于下丘脑及垂体,对LH分泌呈正反馈,使LH分泌幅度及频率增加,呈持续高水平,无周期性,不形成月经中期LH峰,故无排卵发生。雌激素又对FSH分泌呈负反馈,使FSH水平相对降低,LH/FSH比例增大。


  高水平LH又促进卵巢分泌雄激素,低水平FSH持续刺激,使卵巢内小卵泡发育停止,无优势卵泡形成,从而形成雄激素过多、持续无排卵的恶性循环,导致卵巢多囊样改变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

很多患者提供自己的检查报告,询问她们自己是不是“多囊”?

“多囊”有两个意思,一种是指多囊卵巢综合征,满足以下三个诊断标准中的两个:①月经异常。②超声提示卵巢多囊样改变(单侧或双侧卵巢小卵泡数大于12个)。③血液中雄激素高于正常,或临床有高雄激素表现如多毛、痤疮等,需排除其他引起雄激素高的疾病如肾上腺疾病或卵巢肿瘤等。

还有一种就是超声提示卵巢多囊样改变,而月经和雄激素都是正常的,这类患者要警惕病情进展,最后发展成为多囊卵巢综合征。

而我们指的“多囊”患者通常指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多囊卵巢综合征目前没有办法根治,只能通过药物控制其发展。如果不加控制,它也会带来其他的疾病,如代谢相关疾病:高脂、高糖、胰岛素抵抗、骨质疏松等。

如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1.药物治疗


  口服药物能够改变体内的激素水平,将内环境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下,连续服用后卵巢可能会慢慢恢复原来的状态。如果是服食中药,那么问题应该不大,如果是口服激素一类的西药,那可能会有一定的副作用,比如腹胀、头痛、潮热等等,而且有的激素费用比较高,需要病人的家庭量力而行。不过药物治疗的方法相对比较简单,对病人的身体也造成不了什么外伤,是比较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2.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多囊卵巢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出现的治疗方法,是划时代的进步。用手术的方法可以切除卵巢内的一部分颗粒细胞,抑制雄激素的生成,效果来得比较快,比较明显,而且术后绝大多数女性将逐渐恢复排卵和行经,成功要上宝宝的也不在少数。现在比较流行的手术方法有:双侧卵巢楔形切除术、激光打孔治疗和经阴道水腹腔镜等等。

3.首先改变生活方式,少糖、少油、多运动,减体重,把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如果要减肥,除了适当节食,应该通过有氧运动来实现。心率达到~次/分,每天持续进行40~50分钟。

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在促排卵过程中容易发生的问题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在促排卵过程中,容易发生以下几种情况:

①反复促排卵,但是没有卵泡生长。如果发生6次这种情况,建议直接考虑试管婴儿治疗。

②促排卵的过程中,出现超过3个卵泡成熟。这时候,发生过度刺激的风险和多胎妊娠的风险比较大,医生一般会告知你风险,并建议取消同房,下次再调整药物剂量。可能比较难

以调整到一个合适的量;多次出现这种情况可以考虑穿刺多余的卵泡,留下两个卵泡或者直接改做试管婴儿治疗。

③有卵泡发育,且能排出,但是不怀孕。这时候,除了看男方精液常规之外,还要看患者既往病史。如果存在可能导致输卵管不通畅的病史,建议做输卵管造影以明确输卵管的情况。

④进行试管婴儿治疗可能出现的风险。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卵巢储备好,试管婴儿促排卵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表现为腹水、胸水、少尿、血栓形成等,甚至可危及生命。在促排过程中,医生会严密监测,调整用药量,为了避免不良后果,会建议患者进行全胚胎冷冻,取消新鲜周期的移植,同时叮嘱患者高蛋白饮食等。

多囊卵巢如何预防?


  1.运动


  加强锻炼,保持身材,可预防多囊卵巢综合症的发生。有时间的朋友可到小区里办理健身卡,每周安排三次左右的运动。


  2.减肥


  减重是肥胖型多囊卵巢女性的优先选择,有利于患者恢复排卵功能,规避不孕和远期健康风险。建议减重在正规医生指导下进行,不提倡绝食减肥或擅自服用市面上出售的各类减肥药,节食和减肥药伤害身体。


  3.规律生活起居

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劳逸适度,养成一个好的生活习惯,

一劳永逸。


  4.保持心情舒畅

避免忧郁焦虑,解除思想负担,可多散步/听音乐/看书,缓解焦虑。


  

5.调整饮食

多进食血糖指数低的食物,减少脂肪的摄入,忌食含雄性激素的动物器官,忌食辛辣刺激食物,清淡饮食,加强营养。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邮箱:

qq.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